本文作者林榕,Matrixport高级副总裁,借贷及支付线负责人。曾任德意志银行环球市场部副总裁,从事外汇及利率结构衍生品销售交易;任蚂蚁金服高级专家,从事区块链跨境汇款、国际资金支付网络搭建。
Defi系列(上)白话给你讲清楚上半年Defi的三大事故
去中心化金融尽管发展迅猛,还处于早期阶段,从上篇介绍的几个攻击事件,已经暴露出Defi目前亟需去重视改进的地方。
第一, 尊重和借鉴金融逻辑。
金融发展了千年,技术和记账方法在演化,但不少本质逻辑是没有变化的。区块链从技术极客圈子开始被认同,但某种程度在喊出要对垂直的金融行业“颠覆”之前,行业存在什么样的逻辑?需要重视什么样的风险?涉及到真金白银,需要更加谨慎对待。
举个例子,经常被用户忽视的“价格指数”,其实是很容易起争执的地方,尤其当衍生品市场发展起来后。在计算收益、平仓时候,就是刚才提到的,谁来确定比如ETH现在价格究竟是121美元,还是119呢。
传统金融积累了多年经验,包括会:(1)选取可信数据源作为价格来源,根据规则做调整以反应市场变化(2)采用VWAP,即以交易量加权平均价格作为参考(3)建立完善校验和应急处理的机制。 包括纵向时间来看,这个价格跟上一个价格有怎样的差别?横向来看,一个数据源与其他数据源有怎样偏差…等等
另外一点被过分忽略的,是“清算”机制,它其实直接影响贷款需要的抵押率。抵押物价格大幅跌下的时候,你能把抵押物用最好的价格快速变现,就可以不需要过分超额的抵押物——这其实正是目前Defi被诟病的地方。
(1) 传统金融提供杆杠,关键的正是一整套抵押物清算的系统:连接全球范围内流动性最好的交易商,采取智能交易策略,包括最优量价选取、大金额拆分下单,交易量进行实时监控和流量控制等等……为了兼顾风险和用户体验,一些机构还推出阶梯平仓等操作
(2) 为了防止极端下抵押物穿仓、资不抵债,还可以借鉴非常多的中心化交易所的做法。比如说正常的日常的运营之中,要计算好资产的VaR值(在险价值,与这个资产波动率、能够承受的最大损失有关)、进行压力测试(假设出现极端市场情况下会出现什么情况等)反过来指导产品抵押率、总风险敞口调整规则等;准备一笔穿仓时的保险基金;设定好穿仓的拍卖流程等。
第二,做好去中心化和中心化的取舍。
不强求所有问题通过去中心化解决。比如说一家公司通过区块链发行债券,区块链是无法担保这家公司到期一定还本付息的,但我们无需强求一次性解决所有“信任”问题,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自动执行资金资产实时跨多家机构结算,而债券在转卖时能保证资产真实性,已经是对金融体系带来价值
再比如说刚刚提到的预言机,即价格指数,社区很多人都想追求完全去中心化,但金融上对于价格的更新频率是有非常强的要求的,更不用说到了金融机构间FIX协议这种需要到毫秒级别,强求绝对去中心化很多情况下可能反而给用户带来损失。
而项目关键部分,应该尽量的去中心化。比如去中心化项目比较大好处的一点是,你虽然是一个很小的机构,但是通过区块链,用户可以不担心你随意挪用我的资产。
而现在有很多小去中心化的金融项目,虽然代码公开透明,但在这之上会有管理员权限,管理员可以对整体的代码进行升级、紧急时候喊停等等动作,很多是有必要性的。但不少项目设计的管理员权限,可以取走客户资产,这是一个尽量应该避免能随意发生的设计。用户要睁大眼睛注意,而一旦真的发生,势必对整个Defi声誉和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
第三,尤其在搭平台初期,充分主动引入流动性。
本质上区块链网络要彰显价值,需要众多参与者,但目前去中心化金融很多问题的根源,恰恰是使用门槛太高、流动性不足。这当然有Defi规模小的因素,但还是有些可以去努力。
一方面,用户使用的体验,是Defi需要下苦功夫的地方。比如说像上面提到的在3.12中MakerDAO这个项目清算,它本意要鼓励更多人直接来参加拍卖,但是大家究竟该怎么去参与,交互的界面等等设计有非常大的改进空间。
另外一方面,尤其在项目的早期,Defi项目方可以多去主动邀请和激励一些流动性提供商上到平台。区块链要体现出优势,需要有众多的参与者。而搭平台永远有先有鸡后有蛋的问题,是先有“商户” —— 服务提供商,还是现有“用户”呢?按当前现实来讲,可以考虑先主动解决数量较少、激励相对集中的“商户”问题,引入更多提供商到平台,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增加系统安全性。
本文为作者在第三期Omni-中财数字经济讲坛讲演内容,感谢王泽龙协助文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