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行长易纲在其撰写的文章《再论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及政策含义》中提出,过去十多年来中国宏观杠杆率上升较快,金融资产风险向银行部门集中。因此,他给出了三方面的政策建议:一是要稳住宏观杠杆率;二是发展直接融资要依靠改革开放;三是要管理好风险。
笔者认为,我国经济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与经济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对金融体系及其资源配置功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经济和金融之间的良性循环,更好地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是对金融提出的新命题。而稳杠杆、提高直接融资和防风险这三大举措实际上也是对金融系统的新要求以及未来宏观政策的大方向,三者之间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稳杠杆、防风险的重要内容。
稳杠杆的重要路径之一就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只有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尤其是股权融资,才能够减少对银行债权融资的过度依赖,从而实现在稳住杠杆率的同时,保持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减的目标。
当前,我国直接融资特别是股票融资增速较低,实体经济融资仍以间接融资和债务融资为主,导致银行贷款在各项融资之中的占比明显上升。目前来看,在金融工具中,债券市场的约束比银行贷款融资强,股权市场的约束又比债券市场强。风险过于向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集中,影响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还会扭曲风险定价,放大金融风险。
因此,近年来,优化融资结构,提升直接融资比重一直是监管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资本市场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提升直接融资比重,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显著增长。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11月15日,年内股票融资规模达1.16万亿元(包括IPO募资4155.03亿元、增发募资6854.45亿元、配股募资512.97亿元和优先股募资107.35亿元),同比增长15.24%。其中,IPO募资规模同比增130.89%。
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不仅是 “十四五”时期资本市场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将成为稳杠杆和防风险工作的重要抓手。
稳杠杆是保证经济稳定运行的基础,也是稳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保障。
易纲认为,“稳杠杆”包含了稳经济、稳房价、稳预期等多层含义,有其内在的经济学逻辑。给定目前的发展阶段,趋势上看中国的宏观杠杆率还有可能上升,宏观调控的任务就是使杠杆率尽量保持稳定,从而在稳增长与防风险之间实现平衡,并为经济保持长期持续增长留出空间。
在新发展格局下,稳字当先,如何保持稳增长、稳杠杆以及防风险的动态平衡至关重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首就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其中首先是防范金融风险。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高度重视有关防控金融风险的工作,各地区各部门齐心协力,主动作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效。
从2019年的数据来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全年共处置不良贷款约2万亿元,商业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全部纳入不良资产管理。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风险持续收敛,三年来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16万亿元。问题金融机构得到有序处置,保险领域重点风险得到缓解。网络借贷风险大幅下降,机构数量、借贷余额及参与人数连续18个月下降。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倾向趋缓,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逐步化解。市场乱象存量问题持续减少,增量问题得到遏制,一批重大非法集资案件得到严厉查处。
当前,从国际经济形势来看,经过一个时期的经济下行,未来经济领域风险可能向金融风险演变;从国内看,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此背景下,稳住宏观杠杆率,一方面有助于防范化解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另一方面有助于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