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数字货币”的传闻满天飞,不但有人用数字货币发工资,就连“数字货币买房”都传得有鼻子有眼,仿佛从明天开始,纸币就将告别我们,数字货币就将全面走入生活一样。
但不管用数字发工资还是买房,都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而今天本文要谈论的领域,已经实实在在用上了数字货币——大宗商品贸易。
数字货币之所以能发挥其神奇作用,本质上和另一种技术密不可分——区块链。毫不夸张地说“区块链+数字货币”,未来一定会改写交易历史。
那么数字货币和区块链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简单说来,区块链就是一种很牛牪犇的技术,可以让交易更安全便利,是基于区块链技术推出的全新加密电子货币体系。
也就是说,区块链是数字货币的底层技术基础。现在火热的比特币,以及脸书之前推出的数字货币Libra,都是基于区块链技术衍生的。
但是大宗商品交易用的货币显然不是比特币,而是全球各国央行研发的数字货币,以确保交易安全。在这方面,中国央行的数字货币研发,已经达到了全球前列,并且也有了自己的大名—— 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 ,简称DC/EP。
那么中国为什么下定决心,排除万难,也要自己研发DC/EP呢?不为别的,实在是没办法的办法!
正如上一篇所言,中国是大宗商品的“大买家”,再加上“内循环”的需要,这些可预见的未来,使得中国只会更加“买买买”。这一点和淘宝“双十一”一样,永远不用怀疑国人花钱的能力!
中国主要的大宗商品,如镍、棕榈油、大豆、铜、铁矿等的对外依赖度均超过了50%。但由于这些大宗商品分布在世界各地,而目前最通行的世界货币是美元,美元的币值又是在时时刻刻变化的,其中蕴含的汇率风险不容忽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美国是全球农产品出口大国,美元贬值会造成农产品的价格上涨,这对国内的进口企业而言,等于增加了成本,甚至一次汇率波动,就能吃掉企业的全部利润!
美元结算大宗商品贸易,带来的另一个潜在问题就是消耗大量的外汇。以原油为例,2019年全年中国进口原油总额高达2413亿美元,铁矿石进口额也达到1014.6亿美元,相比之下,目前中国真正的美元储备还不到2万亿,可见大宗商品贸易有多么“烧”外汇。
而一旦使用数字货币,这一切都将不一样,大宗商品贸易将从此开启新纪元。
数字货币说到底,比的还是综合国力。随着中国第一大贸易国的地位逐步确立,和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应用的成熟,才能使得数字化人民币真正走入大宗商品贸易。
使用数字货币,好处太多了。首先,交易采用数字货币就不用消耗宝贵的外汇了,可以用外汇去买更有价值的东西。
更大的一步棋还在后面,数字货币可以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巩固货币主权。
数字货币交易,已经不是蓝图,而是活生生的现实。早在2017年“区块链”还少人所知时,就有中石化用其试点交易原油的纪录。次年的1月23日,运往中国的一艘船上,美国大豆利用区块链平台ETC完成了贸易,也是全球第一笔通过区块链完成的农产品贸易。这次利用区块链平台买大豆,为农产品“上链”开了一个好头。
历经两年半的发展,现在区块链上能交易的农产品不止大豆。前不久,迪拜多商品中心推出名为Agriota E-Marketplace的农产品贸易和采购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帮助农产品寻找销路。前期,该平台将提供谷物、豆类、油籽、水果、蔬菜、香料和调味品的贸易。
区块链+数字货币,交易的不只有农产品,还有更厉害的大宗商品,比如铁矿石。2020年5月,一宗铁矿石贸易跨境结算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关注。
宝钢股份与澳大利亚力拓集团通过区块链技术完成一笔总值逾1亿元的结算,并且——使用的是人民币!这也是首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人民币跨境结算。
这并不是“第一次”试水,今年1月和4月,宝钢股份分别与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完成了首单人民币跨境结算。
虽然和每年中国1000多亿美元的铁矿石进口额比,这只是九牛一毛,但它确确实实表明了,区块链新技术真的可以帮助人民币赢得国际话语权。相信随着技术的逐渐完善,未来数字货币一定会在更多商品贸易上使用,为人民币“走出去”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