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网专职打假记者陈心如报道:最近,我与一些 Builder 和投资者们聊了很多熊市相关的话题,并且也在 Twitter 上看了一些熊市相关的话题。依我所见,大家一致认为,目前的熊市是将会是一个长期状态,与加密世界之前的熊市类似。
支持牛市的人会认为,「这是目前加密货币中最不正确的共识观点,4 年周期的时代已经结束,我们正处于一个新的体制中。」在该模式中,宏观驱动带来了 10 年的高波动、短周期,以及增长、通胀和政策之间的三方拉锯战。
事实上,过去这个周期再次持续了 4 年,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巧合。不仅当前的熊市由宏观因素引发,2020 年的牛市也是如此。同样,如果美联储采取了一套不同的政策,这种情况也很容易持续 5 到 6 年。
我明白预测 4 年周期的人是怎么想的,因为以前所有的加密货币周期都持续了 4 年。那这次又有什么区别呢?这种笃定是用过去的模式来推断将来,并给我们一种确定性的感觉。
但是当市场规模或者构成几乎不变的情况下,利用旧的市场模式来预测未来是有用的。这也就是为什么量子领域可以在传统市场赚这么多钱。但是在加密世界,这种周期性增长都是数量级的。
更重要的是,新冠疫情以来,市场构成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比特币的交易中,我们便可以看出了来——后新冠时期推出的史无前例的货币和财政宽松政策,导致大量宏观增发的钱涌入市场。它对 FOMC 等宏观事件的反应越来越自发。你可以感受到交易员套利比特币的操作和纳斯达克的操作相关性越来越高。你可以感受到长期配置者也在通过在比特币下跌时卖出纳斯达克来重新平衡其投资组合,反之亦然。
这是「机构入场」带来的不幸后果。常规来讲,非加密原生的,由宏观放水而来的资金正在加密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证据表明,在新冠之前不是这样的,当然在 2017 年也不是。如果你把市场看做一个投票机器,宏观放水而来的资金现在获得的投票比加密原生要更多。宏观放水而来的资金认为加密货币是一种高期限资产 / 法币贬值的对冲,而不是一种独立的 4 年周期性资产。
顺便提一句,为什么这个领域的人们突然谈论起了宏观,而两年前牛市时候则没有人提起。我猜测,这是因为人们更倾向于将损失归结于外因,比如宏观经济,把效益归功于自己:「我赚钱不是因为牛市,而是因为我牛」。
再回到模式变革的原点。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是,比特币减半的幅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并渐进式地趋向于 0。在过去。我可以认同那种认为比特币减半是造成 4 年周期的观点。但是我们需要向前看,比特币减半对周期的影响将越来越小。
这一切对于 Builder、风险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意味着什么?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他们显然一直在勒紧裤腰带。这完全是不理性的。在这样的市场中,他们应该是贪婪的,而不是恐惧的。他们应该像沃伦·巴菲特一样,下更大的赌注,而不是哀嚎 6-12 个月等待估值见底,认为自己在宏观时机上会有优势。
对于为 Builder 提供通用建议,我是犹豫的,因为每个初创公司都是不同的。但总的来说,和风险投资者一样,希望你们不要琢磨市场,不要因为认为我们处于熊市而推迟代币发行,不要因为认为你的产品是「牛市产品」,在熊市中不起作用而转向。你要做的是为 5 年而不是 6 个月的未来做准备。不过,也要注意当前极具挑战性的融资环境。
以下是我的个人框架,需者自取。如果你上过统计学入门课程,我的框架有点像线性回归,即几个因素的加权平均。更具体地说,它是「加密原生」和「宏观」之间的加权平均值。
尽管在上面批评了 4 年周期的一些说法,但我认为历史上的链上原生指标,比如移动平均线和链上指标仍然有一定的价值,只是可参考的指标不像以前那么多了。我评估「加密原生」与「宏观」的权重比是 3:7。
宏观方面,我知道我的优势为零。因此,在我的生活中,我做了足够多的金融工作,以至于我能够识别哪些人具有优势。最终,我确定了 5-10 个具有真正的优势的人,并再一次对他们观点的进行了粗略加权平均。我很看重 Ray Dalio 和 Druckenmiller 这样的人。( 他们的缺点是不经常说话。) 我对 Fintwit 网站上少数几个著名的数据驱动型研究人员给予了一定的权重。( 他们的缺点是,他们是研究人员,而不是投资组合经理。) 顺便说一下,在 Crypto Twitter 上,没有一个人有真正的优势。
当比特币跌破 2 万美元时,我把这个框架付诸实践,并开始建立一些长期投资头寸。 虽然几乎所有过去运行良好的加密货币指标都表明风险资产尚未见底,但我还是全部买入了,因为我信任的 5-10 位宏观人士的加权平均值认为,我们已经触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