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宋科在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上发布了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首先,报告指出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两个核心特性是法定性和数字性,并不限制具体发行方式和所用技术。自2008年比特币的概念被提出后,关于数字货币的讨论主要分为三轮,第一轮是关于比特币能否成为新一代法定货币;第二轮是Libra(全球首家大型网络巨头发起的加密币)推出后关于超主权货币的讨论,是否有可能出现e-SDR(超主权数字储备货币)功能货币;第三轮是当前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讨论。就概念界定而言,可将数字货币按照三个维度来进行划分,即是否以数字化形式存在,是否由央行发行,是否使用区块链、密码学等技术。其中,央行数字货币的主要特征为:数字性、由央行发行但并不限制所用技术。
国际清算银行(BIS)运用“货币之花”图形对央行数字货币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即从发行人(中央银行或非中央银行)、货币形态(数字或实物)、广泛接受性(广泛或受限)及实现技术(基于账户或基于代币)四个维度将央行数字货币划分为三种类型,包括基于代币的批发型CBDC、基于代币的零售型CBDC、基于账户的零售型CBDC,这是目前获得广泛认可的定义和划分方式。
其次,报告分析了央行数字货币的全球趋势。各国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动机各不相同,主要可以划分为四类。第一,抵制别国经济制裁,争取货币主权,以委内瑞拉为代表。第二,提升支付效率,改善现有交易体系,特别是随着第三方支付冲击现有金融基础设施和支付体系,各国央行加快研究央行数字货币。第三,维护中央银行地位,应对货币形态变化。从货币形态的演进来看,从早期的金属货币、纸币等实物货币到现在的数字货币特别是央行数字货币,技术进步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客观需求在货币形态的演进中也至关重要,很多货币形态首先在民间产生,然后才为官方所采用。比如,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于1023年在中国民间诞生,此后随着官方发行了“官交子”,纸币才逐渐进入了国家信用体系。当然这一过程也隐藏了一个重要条件,那就是印刷术和造纸术的技术进步。当前央行也是在很大程度上基于民间数字货币对于央行地位甚至央行货币的冲击,才开始对央行数字货币进行研究和试点。第四,增强政府对金融的监管,维护金融稳定。
目前,各国在发行和试点央行数字货币的过程中主要形成了三点基本共识。第一,明确的中心化组织,以国家信用作为担保。第二,价格相对平稳,这关乎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比特币之所以在很长时间内无法承担法定货币的职能,很大程度是因为它的价值极不稳定。第三,在技术层面保持技术中性,可以采用分布式记账,也可以采用二元账户体系等传统银行账户体系。当前分布式记账方式在高并发方面仍旧无法完全承担零售层面的交易需求。从适用场景和面向对象来看,央行数字货币主要分为批发型和零售型两种。批发型CBDC更多像是金融机构进行结算的新型金融基础设施;零售型CBDC主要解决现金数字化问题,可以理解为数字化的中央银行负债,其典型结构包括中心化架构、分布式数据库两大类。
从中国数字人民币的进展来看,自2014年央行成立法定数字货币研究小组以来,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进展有限,今年以来数字人民币发展提速。新冠肺炎疫情推动了非接触式金融的发展,支付中对现金替代的重要性凸显,数字人民币迅速进入试点阶段。数字人民币属于典型的零售型CBDC,零售型CBDC分为直接CBDC、混合CBDC、中间CBDC、间接或合成CBDC,数字人民币主要是混合CBDC。在架构选择方面,数字人民币主要是央行直接负债,中介机构负责零售支付,中央银行保留所有交易的中央账本。在技术选择方面,数字人民币是技术中性的,传统基础设施和分布式账本技术均有。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张洽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