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北京、湖南和安徽自贸区总体方案均提到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扩大金融领域对外开放。
“这次在安徽、湖南建立开放试点,表明金融领域的开放向内地纵深拓展。”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锡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都在强调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特别为高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服务,有明确的服务对象。同时,都采取了一系列开放措施,既面向世界,又立足于本地高端产业。
赵锡军表示,早期开放更多是引进外资、外商,以进行加工出口为基础,给与一定的税收优惠和便利。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进入到新的阶段,要求提升高质量开放。高质量的开放是全方位综合地考虑开放,特别是制度层面的建设,必须通过开放的试点实践,总结出制度性的开放成果,从而更好地发扬和推广。高质量的发展不仅是对经济规模速度的考量,也是对引进外资技术含量、当地产业升级、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综合性质量指标的考虑。在高质量开放的前提下,新设立的自贸试验区的金融开放措施与以往不同,明显更注重对高新技术领域、服务领域和人才的支持。
白明表示,新的自贸区最大的亮点,主要是在于高科技产业、高科技产品、高科技企业的集聚。
针对北京、湖南、安徽自贸区采取的金融开放措施,赵锡军认为,新的开放措施,如北京自贸区提出的“开展本外币一体化试点”,考虑到了如何发挥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作用问题。“从金融角度来讲,这也是拓展开放领域更加关键的做法,体现了我们双向开放的特点。但这对管理上会有更高的要求,在操作上需更加细致,对风险点的控制要设计更加合理,对可能带来的利弊影响也需分析地更加透彻。从这个角度讲,这体现了更高质量开放特点的举措,对管理和运行方面,也带来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表示,建立自贸试验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此前,我国已陆续建立了上海、广东、辽宁、海南、山东,一共18个自贸试验区。这次自贸试验区进一步扩容,其目的是通过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改革探索,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更高水平的开放,推动加快形成发展的新格局。(见习记者 杨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