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开始,比特币一直被称为是一定的避险资产。 前几日,有新闻表述,以太坊的避险能力也开始提升。加密货币的第一、第二大币种先后拥有避险能力,这对于加密货币圈来说,是个大好事。但这该怎样评定和理解呢?
我们先看避险资产的定义。避险资产,是指随着市场波动,价格波动不会太大、比较稳定的资产,常见的称为具有避险能力的有黄金、美元、人民币等。
所以前提是符合资产定义,然后具备避险能力。而满足这两点之后,才能被称为是避险资产。
那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是不是资产?这个提问已经被讨论很久,业内对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标签称谓一直有数字资产或加密资产一词,相应的也开设了数字资产钱包、数字资产交易所等等。显然,业内是认可的,因为加密货币的流通能力和造富能力。
但相比于黄金美元等更具流通能力和认可的资产来说,加密货币就可能存在质疑,当然这是因为加密货币没有实现更大的流通能力造成的,至今加密货币还没有被认可为足够和货币抵押物以及货币功能一致的资产流通工具。
除了资产的定义和认可外,避险资产核心是避险能力。避险的目的是保值,面对突发或不可预测的险情,资产的保值和缩水变化剧烈。
在过去两年中,一旦出现通用货币跳水或者危机事件,比特币都会出现一定涨幅,国际上有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是避险情绪导致。从这个角度上看,避险是需要一定的共性的。
首先,是流通足够广泛,资产才能被更多人普遍认为有价值。黄金的流通不用多说,一直是各国重金属储备的重要资产种类。美元、人民币等货币,流通范围国际上暂时定型。
其次,是有足够多的渠道兑换回通用货币或其他。大众选择避险资产,是最终需要避险资产兑换回现实货币,来执行日常生活需求的。所以来看,避险资产需要被兑换成通用货币。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兑换为通用货币的渠道多少,是否合法正规。
当我们面对危机,想要为自己的资产保值,市场供需的匹配是决定这些资产的价值,例如疫情、灾情,因为物资在短时间内和小范围内的需求变化,资产就失去了通用性,在小范围内开始剧烈变化。这也就是避险资产重要的另一原因,在疫情灾情结束后,回归正常的生活时,资产重新被兑换成通过货币。
据此,看来,加密货币与其他资产相比,仍需要更大范围的使用,更多维度的认可,以及成为通用流通能力。
但如果我们将危机情形设想的足够严重,加密货币是由服务器网络支撑的,这与黄金的实物资产天差地别,与国家资产更不具对比能力。所以加密货币具备避险能力,但避险能力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当然,信仰无价,比特币的信仰让比特币价格存在一定周期变化和价格规律。近期,比特币价格波动已经出现小于原油的情况,在比特币不出现市场危机事件导致资产损毁的前提下,加密货币很有希望实现避险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