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行情大好,比特币、平台币、山寨币都相继拉涨,2020年的开年对于加密货币行业是个好的开头,在普涨的币种里,平台币涨幅最好,关注度最高。
而从基本消息上看,带动平台币增长的,有业务、有回购、有销毁消息,而其中销毁带动的行情最剧烈,回购次之,这些金融行业常用的方法有何魅力,对于加密货币来说是良药吗?
我们先来看回购。原来的回购都在传统股票行业。
股份回购是公司实施反收购策略的有力工具和常规武器,有利于稳定和维护公司股价。股份回购在西方发达国家被普遍运用,是成熟资本市场上实施反收购策略的重要工具和常规武器。
其原因在于:
如果向外部股东回购股份,那么外部股东所持股份的比重就会降低,原来大股东的持股比重则会相应提高,其控股权自然会得到加强;
如果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较低,在进行股份回购后,可以适当地提高资产负债率,更有效地发挥财务杠杆效应,以增强公司的未来盈利预期,从而提升公司股价,抬高收购的门槛;
如果公司现金储备比较充裕,就容易成为被收购的对象,在此情况下公司动用现金进行股份回购,可以减少被收购的可能性,这是反收购技术中的"焦土战术";
公司可以直接以高出市价很多的价格公开回购该公司股份,促使股价飚升,以击退其他的收购者,从而达到反收购的目的。
股份回购还可以抑制过度投机行为,有利于熨平股市的大起大落,促进证券市场的规范、稳健运行。
其原因是:⑴通常在宏观经济不景气、市场资金紧张等情况下,股市行情容易低迷。若任其持续低迷,将可能引发股市抛压较重,陷入股价下跌、流动性更差的恶性循环。此时若允许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将上市公司的闲置资金返还给股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市场的流动性,有利于公司合理股价的形成。
1987年10月纽约股票市场出现股灾时,在两周之内就有650家公司发布收购股份的回购计划,以抑制该公司股价的进一步下跌。
而在如今的回购上,大多来源于具备盈利能力的项目加密货币,例如,交易所的平台币,我们看到的回购也大多来源于交易所的盈利模式或其他盈利模式支撑的通证。
因为本身对于交易这样的平台币,其交易是直接形成平台收入的,因此回购是必要的。从传统股市的回购逻辑上类比加密货币的回购,作用也大致相同。
而回购之后还会有销毁,销毁导致的则直接让加密货币与通缩模型结合到一起。
但加密货币的销毁是有一个价值传递的概念的。
我们假设,当一种新的代币被创造出来时,从本质上来说,它本身是不含有任何实际价值的。开发者创造出了这样一种代币,对该代币感兴趣的利益相关方通过发送比特币来购买代币,这些用于支付的比特币要么被开发者储存起来、要么被他们转手卖掉。这时,这种新型代币由于产生供需关系而被赋予了价值。投资者们收到了有价值的新代币,同样的价值也被传递给开发者,这就意味着市场同时增加了两倍的代币价值。
通过销毁投资者发送的比特币,开发者其实是把比特币的价值转移到了新的代币里。因为被销毁意味着比特币数量的减少、而稀缺性增加。这时,如果市场对比特币的需求保持不变,那么每销毁一枚比特币都会使剩余的比特币升值。新代币的价值就是从比特币增加的价值里衍生出来的。没有价值是凭空而来的,新代币的价值事实上来源于比特币。
而对于平台币等,理论上的价值转移,可能来源于币价提高,市值提高,以及市场上未被持有的该币种。
对于加密货币来说,项目是要给生态使用的,所以很重要的是经济模型。经济模型讲的是加密货币的合理产出、奖励和使用,作为项目的主要责任就是将这个经济体做的越来越大。
在这个模型中,有时候平台币会被称为未来股权等,从宏观模型上看,币价、数量、流通等相关性较大。
就像所有的token都在说:由于我们发行量的固定,只要需求增加,那么token的价格必然上涨。
描述影响token价格的几个变量,曾有一个交换方程:
MC=TH
M=token总数
C=token价格
T=交易量
H=1/V V指持有token的时间
要解决token价格的问题,可以用这个公式:
C = TH/M = T/MV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看出token的速度和token价格更反比。
而流通次数则是代表着市值的倍数增加,其实是换手次数、交易次数代表着交易量成倍增加。
这样,就可以增加流通次数、增加锁仓持有时间,使token价格达到最大化。例如有些应用操作必须要持有token,或者冻结token,甚至直接回购销毁。
这也就是为什么回购和销毁的作用巨大,最后实现了价格的复兴。但对加密货币的修改,理论上,仍旧需要社区的同意,加密货币是社区信仰保持的中心,不容轻易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