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看了一些基于区块链的视频内容创作项目。
总体来说这类项目大概的思路都比较类似:用户用自己的钱包登录应用,然后可以上传发布自己拍的短视频。当观众对视频点赞的时候,视频的作者可以获得代币奖励。
这些项目最喜欢说的优势是:自己去掉了传统平台的中介,降低了成本,使得内容创作者可以直接与用户互动,避免被传统中心化平台盘剥,从而可以获得最大的利益。
实际上,我认为这种优势并不具备颠覆性。因为它们依旧有一定的成本,依旧要从内容创作者得到的收益中抽成,只不过这种抽成可能比传统平台要少,即便有些项目不从创作者那里抽成,也是靠凭空发行代币支付收益,而这些代币在当下的实际用途是相当有限的,因此这个意义有多大,我很怀疑。
另外,这是一种早就在文字内容创作领域实践过的方式。
进入加密世界比较早的国内用户一定知道早年国内有一个很大的内容创作平台:币乎。
它的模式就和这种模式非常相似。
这种模式最大的问题就是作弊:内容创作者可以和读者串谋作弊,而且难以长久持续。
为了解决这类应用中的作弊,有人提出一种方案:对内容进行点赞的用户要用自己的代币进行奖励。这样,当用户要付出成本的时候,他作弊的动机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然而这种方案似乎目前采用的也不多。
所以整体而言,这类项目在我看来目前并没有很颠覆性的模式,它的创新顶多算是沿用老思路进行的微创新。
这样的微创新在互联网领域可以找到很多案例:
比如早年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易、搜狐等,它们早年创业的模式是把传统的纸质媒体变成了电子媒体。这样的事情它们能做,传统媒体一样能做,它们的优势是动作比传统媒体转型要快,因此抢到了先机。
我记得当年有不少人评论这种模式节省了印刷成本、人力成本。但我认为这种优势并不算颠覆性的优势。
互联网在内容创作方面真正的颠覆在我看来是将内容的创作由传统传媒的少数人执掌变为由普罗大众自发产生。这才使得我们终于进入了信息世界,能够在海量信息中遨游。
这种颠覆性模式的出现最早孕育了天涯论坛,后来孕育了微博、淘宝、抖音等各类应用。虽然这些应用产生的内容性质不同:有的是文字信息、有的是商业信息、有的是视频信息,但它们都是普罗大众得到内容创作权后,发挥群众智慧产生的。本质上,它们都是这个模式的延伸和发展。
如果将这些案例和当下基于区块链的视频创作平台进行对比,我们发现这些平台所谓的创新也是沿着既有思路进行的改进,然后加入了经济刺激。
这些项目所谓的降低成本在我看来实际上算不上多大的优势。
这就好比我们看Uniswap。我们说Uniswap的颠覆性意义肯定不是指它收的手续费和传统中心化平台相比怎么样,而是指它释放了代币交易的自由,让任何ERC-20代币可以无门槛、无需审查即可上线交易。
所以,现在当我再看到这些项目时,觉得有点意外的是,这类项目现在卷土重来而且模式没有什么大的创新,但依旧还能得到不少风投的重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