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相信,随着不同的链之间广泛相连,链上交易体验达到目前的「互联网级别」,互联网用户也会被不断“转化”成区块链用户。从此,大家将进入一个多链互联的、全新的去中心化的Web 3.0世界。
尽管人们用各种各样的词句描述着公链行业的前景,例如将其称为互联网的未来,但现实的发展已经超出了此前的种种预期。
2021新年伊始,美国财政部旗下监管机构货币监理署(OCC)为加密行业送上了一份大礼。1月4日,美国货币监理署发布解释性函件,称美国国内的银行和联邦储蓄协会可使用公链和稳定币进行结算。
这是前所未有的政策创新,甚至具有里程碑意义。因为它意味着美国国内银行和联邦储蓄协会能够运行加密节点,而且只要遵守现有法律法规,银行就可以直接使用公链来验证、存储、记录和结算支付交易。
让我们来看看美国货币监理署在解释性函件中的具体描述:
「银行可以使用公链来促进客户在独立节点验证网络上的付款交易,包括发行稳定币,以及将该稳定币兑换为法定货币。就像银行可以买卖ESV并将其转换成美元(反之亦然)以完成客户付款交易一样,银行也可以买卖、发行稳定币来促进付款。举个例子,一个实体(付款人)可能希望将美元付款汇给第二个实体(收款人),而不是使用中心化支付系统;付款人将美元转换为稳定币,然后将稳定币通过独立节点验证网络(INVN)转移给收款人,收款人可以接受稳定币,并将其转换成美元,这种付款情况一个常见实例就是跨境汇款。」
这种前所未有的监管创新,向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公链很可能成为美国在数字时代延续美元霸权的载体。没错,数字美元霸权,很可能不是建立在Facebook的Libra或者Diem上,也不是摩根大通等公司在创新方向上所作的努力上,而是建立在公链之上。戏谑的是,开启公链时代的中本聪,其本意是超脱于政府之外独立发明一套货币体系 。然而,这个本该冲击法币的战场,却被美国政府反客为主,开辟为延伸美元霸权的新工具。
这是公链的不幸,同时又是它的幸运。Facebook何等强盛,然而其力推的Libra几经周折,改名为Diem,依然反复酝酿,未能出世。公链出身草莽,既没有大公司力推,也没有政府扶持,上面的美元稳定币却日新月异,在短短三年时间里从无到有,市值超过了300亿美元,单USDT的市值排名就闯进了加密货币前三阵列。可以想见,在美国政府政策放宽后,公链上的美元稳定币会以什么样的速度扩张;而公链在捕获了货币底层交易这一最基本的功能后,上面的生态会以怎样的速度繁荣发展。
等待公链生态的将是一片光明的前途。如今,这已经没有什么疑问了。然而,未来究竟是以太坊这一条链单独承接所有的业务,还是多链并存共同发展,这却很值得讨论。
现阶段,加密行业里最受关注的公链无疑是以太坊,但是如果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这一条公链,并“指望”以太坊独立承载整条公链赛道就未免不切实际了。区块大小限制、高昂的gas费、缓慢的确认速度、以及网络带宽已经损害到一些项目在以太坊上的发展。在2020年夏季的DeFi热潮里,令人咋舌的矿工费司空见惯,巨鲸“垄断”着DeFi大额交易攫取大量收益。不仅如此,铸币、NFT 购买等复杂的智能合约部署异常困难,有时甚至需要支付超出过去十倍之多的以太坊矿工费,导致普通散户根本无力承受小额交易成本。从趋势变化来看,矿工费达最高点时,交易额和交易者数量便会暴跌,只要矿工费逐渐回落,DeFi和NFT 交易数量就会逐渐上升。
一些人认为,二层解决方案和以太坊2.0或许是帮助以太坊摆脱桎梏的有效解决方案,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以DeFi为例,DeFi 被称为金融乐高,可组合性是基本特性,在以太坊网络上,不同 DeFi 应用的聚合和交互十分常见,聚合交易、闪电贷、流动性挖矿甚至还有NFT 结合 DeFi 平台的策略,都需要用到可组合性。但由于不同二层解决方案在实现机制上千差万别,而实际应用(尤其是重资产类型的应用)对于资金安全的要求更苛刻,其应用必然会损害到DeFi应用的可组合性,因此它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
以太坊2.0又怎么样呢?事实上,在以太坊社区内部,就有不少人对以太坊2.0持怀疑态度。PoS可能带来的中心化问题在社区内遭受到诟病,一些人担心以太坊2.0可能会引发持币的“军备竞赛”,最终演变成资本游戏。更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二层解决方案,还是以太坊2.0,整体可扩展性依然有限,能否承载千亿美元、甚至万亿美元级别的公链赛道依然是个未知数。(碳链价值注:本文撰写时,仅以太坊上的稳定币发行量就已经达到230亿美元,短短一年时间便增长了5倍,未来公链市场规模势必会呈现指数级增长)
因此笔者认为,公链赛道上绝对不会出现一家独霸、一统天下的情况,未来生态系统势必会形成“多链共存”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链与链之间的互操作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不过,就区块链的现状而言,即便走多链共存的路线,要承载如此之大的交易与生态应用仍然不太现实。到目前为止,这一领域仍然还是一个小众市场。就像不得不使用终端和基于文本工具的早期互联网,如今区块链因为缺少基础设施导致许多应用无法被大规模用户使用。还是以DeFi为例,新用户必须现在交易所KYC,然后购买ETH、安装钱包、写下助记词,然后再去学习什么是gas、如何发送交易等,而这还仅仅是在以太坊上操作。如果想要使用比特币或其他区块链资产,就不得不重复所有步骤。
互联网是如何普及的呢?实际上,答案就是基础设施浏览器的出现。对于当今大多数人来说,互联网之所以能够如此方便地交互,就是因为浏览器隐藏了所有底层复杂协议和技术,提供了与用户交互的最直观方式,用户不需要了解数据库、加密算法,也不需要知道自己使用的底层协议是 TCP、UDP 还是 IMAP 协议,只需要点击按钮,输入用户名密码即可。所以,区块链行业也需要一种“具有浏览器作用”的互操作性解决方案。互操作性可以消除加密资产之间的隔阂,本质上充当了去中心化世界的网关接口,当用户打开区块链应用的时候,所有加密资产都呈现眼前,你可以与所需的任何加密资产进行交互,而不必知道它们在哪条链上,你只要知道自己可以统一操作它们即可。
虽然互操作性已经在区块链社区得到了广泛的讨论,但仍然存在两个主要问题:
1、标准割裂
2、用户体验割裂
在标准方面,虽然我们已经有了诸如波卡和Cosmos这样的跨链技术,但他们都有各自不同的标准,两条链之间其实无法实现互操作。实际上,在一条链上虚拟机里的一种智能合约平台上的组合虽然也具有互操作性,但这种互操作性因为标准桎梏存在一定局限性,这可能也是被人们称为互操作性1.0的原因之一。也许有人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有一个标准会慢慢胜出。但其实,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标准割裂会越来越严重,就是像比特币和以太坊,所以现阶段所谓的“区块链互操作”并不是所有链都融合在一起。
另一方面,互操作性用户体验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举个例子,在不同的链上发送和接收加密资产,需要用户使用多个钱包并了解两个完全不同的区块链,这对用户来说并不是最适合的。毫无疑问,互操作性可以让区块链变得更加有效和实用,但是现实情况可能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美好,因为区块链彼此之间的激烈竞争会阻碍互操作性发展,导致资产、dApp 产品以及用户之间的交互变得困难。在不具备优良的互操作性的基础下,区块链世界就少了很多的可能性,区块链普惠世界的那一天可能也遥遥无期,因此我们需要将“互操作性”升级——而这就是互操作性2.0。该理念一经Nervos提出,便在市场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互操作性2.0能够去解决多链间的资产、dApp、用户之间的互操作性问题,并且是在这些利益关系人不需要作出任何改变的情况下,让他们能使用既有的基础设施来实现互操作。以公链Nervos为例,Nervos互操作性2.0有三个重要组件:PW Core、Force Bridge、以及Polyjuice ,这三个重要组件基于 Nervos CKB底层公链,透过Nervos CKB底层公链的赋能,去为上层的开发应用、用户以及资产提供互操作性2.0服务。
PW Core让用户能够透过各种入口进入 Nervos dApp,Force Bridge实现了多链资产透过 Nervos自由流动,Polyjuice则确保以太坊等多链的dApp可以在不更动代码的前提下迁移至Nervos。基于这三种基础设施,Nervos互操作性 2.0大大增进了区块链资产的互联,以及让用户能够更容易地使用 dApp,同时开发者也可以避免陷入总是需要重复造轮子的窘境。区块链上光是跨链协议就有太多种标准,最后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又一个的圈层和割裂的世界,而这并不是我们在区块链世界想要看到的。
当然,有人可能会质疑Nervos是否有足够能力去推行互操作性2.0,实际上,Nervos不仅拥有足够简单与弹性的底层架构,而且还有足够强大的底层虚拟机CKB-VM。链上智能合约带来的最本质的优点并不是多语言支持,也不是只能合约部署后可以更新,甚至不是我们支持自定义的加密算法。Nervos利用底层虚拟机CKB VM给大家提供的是在原生CPU上实现尽可能薄的一层抽象,通过这一层抽象带来区块链需要的确定性与安全性,同时投入相当多的精力让这一层抽象做到足够透明,赋予CKB VM与原生CPU一样的能力。在绝对安全的基础之下,Nervos 正在给予各种资产尽可能多的延展性和发展潜能。
那么,互操作性2.0有没有实际用例呢?答案当然是:必须的!作为CKB生态首款dApp,数字货币钱包Portal Wallet已经实现使用以太坊地址进行安全的、无需以太坊许可的CKB收发转账(包括与CKB合约的交互)。Portal Wallet 是一款建立在 Nervos CKB 上的钱包,利用 Nervos 独特的底层虚拟机和加密原语,它可以在任何以太坊钱包的 dApp 浏览器中运行。值得一提的是,上线仅两周,通过Portal Wallet存入Nervos DAO的CKB金额就突破了50,000,000。
你会发现,未来区块链和区块链之间一定可以通过互操作形式连接在一起,不仅仅是让以太坊上的资产到另一个链上,而是要实现数据、应用、服务、以及底层协议的打通。所以从本质上来看,互操作性 2.0 更像是让用户能够从任何入口进入区块链世界,更轻松地操作数字世界里任何一个资产,而不是刻意去发明一个新标准。
在Nervos之前,其实已经有像Cosmos和波卡(Polkadot)这样的项目方提出和实践自己的跨链方案了。然而,这两个项目的互操作性仅适用于使用它们自己框架构建的区块链网络,并不是要和所有区块链互操作。换而言之,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如果你使用我的框架进行构建,那么我会保证与其他同构区块链兼容,与其他使用同构框架的网络进行互操作——对于波卡来说是Substrate,对于Cosmos来说是Cosmos SDK,然而这两个所谓互操作性网络本身是不能互操作的。当然,加密世界里还有其他一些互操作性解决方案,与资产桥接或实现跨多个区块链的交易,但用例都比较窄,开发人员无法构建更通用的应用程序。
相比之下,Nervos在互操作性方面的表现更为出色,他们已经推出了一个“万能通行证”的互操作性2.0解决方案,从技术层面上来看,Nervos万能通行证更像是把许多东西整合在一起,使每一个基于Nervos构建的应用都能自动成为完全跨链或多链的dApp。举个例子,如果你想构建一个可以交易的去中心化交易所(DEX),那么这个交易所可以无缝交易所有区块链上的资产;如果你想构建一个借贷应用,那么用户能够对任何区块链上的任何资产进行存储和借贷;如果你想构建金融衍生品应用,可以表达来自不同区块链资产的多头/空头头寸,甚至可以用自己持有的任意加密货币支付交易费。
具有互操作2.0性质的应用,比其他区块链上的应用更有优势。以目前加密市场上最大的两个公链比特币和以太坊为例:
对于以太坊用户来说,他们平时接触的是以太坊钱包,承载这个生态的是以太坊的区块链,其中有矿工在挖,有二层解决方案,互操作性2.0应用生态可以成为以太坊生态的一部分。对于以太坊用户来说,使用互操作性2.0应用和使用原生以太坊应用其实是没有任何区别的,用户不需要理解底层协议是什么。就像有些APP使用SWIFT语言编写,有些APP使用JAVA语言编写,但用户只需要打开手机点击APP即可。
对于比特币用户来说,具有互操作性2.0特质的应用和比特币区块链原生应用其实可以看做是一个整体,因为用户只需要用我现有的钱包和现有的账户,就能访问到他们,不需要安装任何新的东西,也不需要学习任何新的东西。
实际上,不管是比特币、以太坊、甚至是其他公链,互操作性本质都是一样的。比特币用户可以待在比特币区块链上,以太坊用户可以待在以太坊区块链上,其他区块链用户分别待在各自区块链上,但互操作性2.0可以将所有链打通——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打通”不是给所有区块链强制设定一个新标准,互操作性2.0的优势其实是理解现有区块链标准,然后“融入”各自区块链生态,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打通”。在这种情况下,以太坊用户、比特币用户、以及其他任何一条区块链用户不需要做任何事情,用户探索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的技术门槛也会因此大幅降低。
2021年已经开启,区块链行业已经准备好迈入一个全新十年。在这个新十年里,监管机构对公链的态度将越来越友好,公链被期待承载的资产交易将越来越多,而公链本身的基础建设也将越来越牢固。
如今的区块链是这样的:用户被分割在不同的链上,不同的链之间就像孤岛,且性能低下。我们期待互操作性2.0有效解决这些痛点,并由其关注Nervos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发展。
我们相信,随着不同的链之间广泛相连,链上交易体验达到目前的「互联网级别」,互联网用户也会被不断“转化”成区块链用户。从此,大家将进入一个多链互联的、全新的去中心化的Web 3.0世界。
作者:碳7
编辑:黑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