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济南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济南市市长孙述涛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到,2020年,济南要建设量子保密“齐鲁干线”,依托E级超算、高性能服务器、云计算装备等优势资源,大力构建数字产业生态,加快打造“中国算谷”。同时加快推进重点芯片项目,建设北方集成电路产业基地。积极发展区块链、空天技术、核电装备等高技术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培育军民融合产业。
以下为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2020年重点工作里的区块链等科技技术产业发展的内容部分节选。
推进先行区建设全面破题起势。把先行区作为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支点,对标雄安新区,坚持高点定位、系统谋划,高标准修订完善发展规划。突出高端高效产业发展方向,培育壮大新智造、新科技、新服务、新消费“四新产业”。在加快“三桥一隧”建设的同时,新启动建设一批跨河通道,高水平推进区域路网、市政设施、5G网络、大数据中心建设,适度超前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打造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绿色智慧的新城。
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积极探索试验162项创新举措,尽快推出一批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创新成果。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金融、医疗康养、文化创意、信息技术等产业,积极发展跨境电商、服务贸易等新型贸易。开展平行进口医疗器械试点,建设食品药品器械检验检测大平台。加快山东非标黄金产业中心建设,培育非标黄金加工贸易集散地和非标黄金要素市场。支持区内银行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贷款业务。
推行“数字保险箱”区块链服务,打造不见面审批服务示范区。持续推出更多制度创新措施,进行深化改革压力测试,努力实现投资自由便利、科技金融创新、信息联通快捷,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强化投资关键作用。实施项目建设攻坚行动,抓好重大项目策划和梯次推进,确保270个市重点项目年内完成投资3047亿元。实施工业投资倍增三年行动计划,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20%、10%以上。加快提升建筑业发展水平,实现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加强重大项目储备,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省重点项目。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加强公共卫生、市政设施、老旧小区改造、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等领域建设。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策划实施一批信息、融合、创新基础设施项目。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大力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多措并举提振信心、激发活力,努力扩大民间投资。
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积极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超前布局高端前沿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推进软件名城提档升级,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安全、信息通信等重点领域,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加快山东重工百万整车整机绿色智造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强装备制造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零部件研发,打造高端装备产业集群。
积极推进国际医学科学中心、齐鲁国际生命科学城建设,放大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效应,加快建设山东省互联网医保大健康服务平台,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提质增效,建设国际医疗康养名城,打造医养健康产业集群。推动钢铁产业结构优化、产品升级,支持山钢新旧动能转换升级项目建设,打造精品钢产业集群。建设量子保密“齐鲁干线”,培育壮大量子计算、量子通信产业,打造国际领先的“量子谷”。依托E级超算、高性能服务器、云计算装备等优势资源,大力构建数字产业生态,加快打造“中国算谷”。加快推进重点芯片项目,建设北方集成电路产业基地。积极发展区块链、空天技术、核电装备等高技术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培育军民融合产业。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工业强市攻坚行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左右。加快推动制造业向“智造”升级,实施“互联网+先进制造业”行动计划,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20家以上,企业上云3万家以上,新增数字化工厂30家。实施数字经济引领战略,抓好数字经济产业园等载体建设,数字经济占比达到40%以上。推进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创新场景应用“试验场”,着力在人工智能创新产品、核心软硬件、融合性新兴业态等方面率先突破。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建设提升以国际金融城为核心的载体平台,构建高效运营服务机制,加快打造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金融中心。积极引进培育外资银行、财务公司、融资租赁等各类金融机构,推动进出口银行在济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着力培育供应链金融、产业链金融,建设新型供应链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支持山东城商行联盟等企业做大做强。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1万亿元和2万亿元,新增上市企业10家左右。
推动服务业高端化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物流业提档升级,大力发展大宗货物交易平台、智能仓储中心,积极培育冷链物流、供应链物流、网络平台货物运输、物流金融等业态,完善城市配送体系,打造物流服务全产业链,新增规模以上物流企业20家以上。着力培育电商平台,扎实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打造电子商务产业集群。
培育优良产业生态。加强产业发展市级统筹,明确区县产业定位,加快建设21个重点产业集聚区。加大产业链垂直整合力度,完善“一链一策”政策体系,精准提供研发平台、成果转化、场景应用、融资支持、人力资本等配套服务,打造一批紧凑型产业链。实施市场主体梯队培育行动,大力培育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瞪羚、独角兽企业,新增“上规入库”企业1000家以上。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推进标准立市、质量强市,加快形成一批名企、名品、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