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的诞生,代表着从0到1的开拓,由繁到简的变革。
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公布,在第五章“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中的第二节提出“共同打造数字长三角”,内容包括协同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共同推动重点领域智慧应用;以及合力建设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三方面。
走在时代前沿的探索与创新使“数字”的力量被无限放大,我们看到了来自南京、杭州、无锡等城市的积极响应与回答。
由点成线,由线及面。一座座“数字之城”正在崛起,他们又该如何串联起一幅“数字长三角”的宏伟蓝图?
数字经济已占当地经济总量4成
“从整体上看,我国长三角地区无论在数字经济规模还是增长速度上都领先于全国水平。”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南京大学副教授周耿在接受新华日报财经客户端采访时表示。
阿里研究院与21世纪经济研究院联合撰写的《打造全球数字经济高地:2019数字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报告》显示,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总量达到8.63万亿,占全国的28%,数字经济占当地经济总量的比重也达到了41%。
其中,上海是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的积极引领者,各方面发展较为均衡。今年,上海率先发布全国首个数字贸易发展行动方案,在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中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排名位于第一。
江苏作为制造大省,制造业融合型的数字经济发展较为突出,积极推动“江苏制造”向“江苏智造”转变。“其中,南京在以北斗产业为代表的数字基础产业中有着突出的优势,因此规划中专门提到‘支持北斗导航系统率先应用,建设南京位置服务数据中心’。”周耿介绍。
浙江是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的中坚创新者,展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点。多年以来,浙江在“八八战略”的引领下,布局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积极打造“数字浙江”,电子商务、移动支付、数字内容产业发展迅猛,形成了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齐头并进的局面。
安徽则是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的坚定跟随者。周耿表示,安徽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以软件产业为突破口,已经在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
“南京创新”赋能数字经济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教授提出,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必须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分类有序推进和重点突破,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可以率先突破。
而落实到数字长三角上来,则是要先协同做好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
周耿表示,“相对全国而言,长三角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处于领先位置。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实现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是未来建设的首要目标。”
如何实现这些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自1969年互联网诞生起,今年适逢互联网发展50周年,也是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第25周年。而当下,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创新技术对网络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传统以硬件为主的通信网络并不能满足技术的需求。
因此,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主任刘东向新华日报财经客户端指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以“IPv6+5G+区块链”为基础,协同创新,共建新一代数字经济信息基础设施。
“下一代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包容、创新的技术体系,是新技术发展的平台。IPv6作为全球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核心技术,是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重要基石,承载着国家在科技、经济、安全等方面的重大战略诉求。”刘东表示。
目前,下一代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比如移动、金融、广电、能源、电力、军事等等,助力传统行业向数字化转型,为数字化经济发展提供核心支撑。
“南京正在开展创新名城的建设,同时也是国内首批5G商用城市、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今年8月又获批江苏省自由贸易区南京片区,各种有利政策的叠加与通信传输产业优势的聚集为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机制保障。”刘东指出。
未来几年将是我国5G、下一代互联网、IPv6等技术的大规模部署期,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希望随着IPv6根域名服务体系、算力中心、离岸大数据中心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相关技术的应用,促进产业链转型升级,为产业互联网赋能,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数字经济发展和各行业融合发展奠定基础。
“杭州经验”提供智慧城市升级范本
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也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而“纲要”中所提出的“共同推动重点领域智慧应用”,其本质也是为了赋能智慧城市发展。
从太湖往南,进入杭嘉湖平原,浙江致力打造的是一种“未来照进现实”的产业新城模式——“云上浙江”。
2016年3月,“城市大脑”在杭州启动,得到阿里云、海康威视等企业的大力支持。“城市大脑”1.0版发布,主要接入了交通基础设施。数以百亿计的城市交通管理数据、公共服务数据、运营商数据、互联网数据被集中输入杭州城市大脑。
2017年,“城市大脑”从政府改革入手,进行了进一步升级。在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的同时,将大量的政务数据集中,打通了政府内部数据共享的壁垒。
2018年,在对接交通、公安、城管、卫健等系统后,形成了稳定的“数据大脑”2.0版本,管辖范围扩大了28倍。
2019年开始,“城市大脑”进一步升级,已经延伸至产业发展、旅游服务、生态环保等领域,即将形成3.0版本。
经过三年建设,“城市大脑”已成为杭州“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金名片”,并向长三角乃至全国、全球贡献“城市大脑”建设“杭州方案”。
周耿对新华日报财经客户端表示,“杭州经验表明:第一,智慧城市建设一定要从群众的需求出发。“民众便捷化服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出发点;第二,需打破数据共享的壁垒,通过“滚雪球”的方式不断扩大数据收集的范围。同时,通过APP不断展示数据利用的价值,形成数据收集和利用的正反馈。第三,智慧城市的建设要具有互联网思维,通过不断地迭代,不断地试错,将智慧城市系统的边界不断扩张,最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大脑”。
“无锡实践”探索工业互联网发展模式
而在建设以“互联网+先进制造业”为特色的工业互联网方面,作为制造业大省的江苏始终走在前列。
其中,无锡作为中国民族工商业与乡镇企业的发源地,当地大型制造业、半导体制造业与乡镇中小型机械制造业等体量从大到小一应俱全,为工业互联网的实践与应用提供了优秀的制造业场景。
得益于此,阿里云创始人王坚院士在无锡创立了雪浪小镇,通过迅速开展与无锡本土制造业企业在数字化升级方面的深度合作,从而影响、引导工业互联网潮流与发展,进一步与云栖小镇、乌镇相互呼应,形成长三角地区的“新经济走廊”。
而雪浪小镇的创新也为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建设探索出全新的发展模式,即基于“1”个面向工业企业的跨行业、跨地域的“一站式”工业互联网平台——雪浪云,衍生建设N个垂直工业互联网平台。
无锡雪浪数制科技有限公司CEO王峰在接受新华日报财经客户端采访时表示,工业互联网想要长足发展,一定不是单打独斗,而必须抱团作战,进一步打造平台生态。
而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长三角各地已在积极布局,具备了区域协作的基础。“建立城市群间互联互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基于数据的跨区域、分布式生产、运营,提升全产业链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才能于制造业和互联网发展浪潮中赢得有利地位。”
同时,周耿也表示,目前工业互联网在长三角地区各省市的应用都处于初级阶段,应用的水平的差异并不大,这为工业互联网的跨省市合作提供了一个较好地的条件。但相对于消费互联网,企业使用工业互联网有着较高的试错成本。因此,仅依靠市场的力量,只有上下游关系的企业才有可能进行跨地区合作,工业互联网很难如同消费互联网一样迅速普及。
“这时,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就要充分发挥作用,不仅需要联合起来支持地区龙头企业的跨区经营,还需要统一标准,让数据能够互认,否则地方企业难以跨区合作,先进的做法也难以推广。当前,要以国家顶级节点(上海)和区域内的行业二级节点部署为契机,为长三角地区工业万物互联互通的神经枢纽提供能够相互理解的数据。”周耿指出。
结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无论是在协同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共同推动重点领域智慧应用还是合力建设长三角工业互联网等方面,跨组织边界的开放式创新都是打造数字长三角的重中之重。
周耿告诉新华日报财经客户端,目前长三角地区数字产业的发展已经越过了初级阶段,迈向了中高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领域拥有无限创新的可能性,而这些创新的要素分布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之中。各地政府需要协同引导这些企业通过市场机制来交换创新要素,提高创新要素的边际价值。这样,企业的创新活动就可以从封闭式创新走向周期更短、成本更低的开放式创新,释放出创新的新动能,从而保障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持续性,持续赋能数字长三角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