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元宇宙,是科技+文化意识的觉醒
为什么文博元宇宙在近两年爆发成为焦点?
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进文化产业 “上云、用数、 赋智”,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扩大优质数字文化产品供给。
2021年,“文物科技创新”、“博物馆数字化发展”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博物馆成为数字中国建设与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交汇点”。
2022年3月26日,来自全国50家博物馆、高校的60名馆长、学者联名发布《关于博物馆积极参与建构元宇宙的倡议》,呼吁博物馆顺应时代发展,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建构元宇宙。
貌似一夜之间“元宇宙”成为博物馆的星辰大海。事实上在这背后我们正在经历着科技+文化意识的觉醒。
郑州歌舞剧院 唐宫夜宴
2015年被誉为博物馆元年。2016年《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映,也是这一年故宫文创销售额高达十亿;2017年——2019年,故宫、敦煌等博物馆IP成为顶流,在天猫、淘宝等平台博物馆旗舰店的访问流量达到16亿人次;2020年面对疫情的闭馆措施,线上展览顺势而上发展成为“文博元宇宙”的最初雏形;2021年初一场《唐宫盛宴》给全国人民呈现了一次教科书级别的“5G+AR+传统文化+文物的舞台,称得上经典之作。年底依靠区块链技术、以各自馆藏经典文物为载体进行创作的NFT数字藏品陆续发行,上线即售罄。
以上的种种成就了当下文博元宇宙爆发的转折点。当把时间跨度再拉长,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条漫长的呈指数上升的曲线。
这个曲线里写着最近一年的爆发来自于近五年的中国文化自信的探索,近五年的探索来自于近30年互联网科技的启蒙,近30年的启蒙又来自于中国人民近百年奋斗打下的经济基础,而近百年的奋斗是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5000年来不间断的传承。
博物馆元宇宙的爆发绝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场中国大众文化意识觉醒和综合国力不断攀升的必然结果。
回归一开始的问题,各国博物馆纷纷抢滩元宇宙,争的是什么?
我国现有博物馆5788家,1亿+套可移动文物,博物馆的核心是文物,文物的背后是文化,把博物馆搬入虚拟世界,让文博“火”在世界的前端,为中国文化出海开辟一条新航线,让世界各地的人们以更小的成本、更强的体验感走近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