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加密货币领域,**低流通量、高完全稀释估值(FDV)**的代币发行模式正主导市场。这种模式在项目启动时,仅有极少部分代币流通,绝大多数则被锁仓,通常在一年后逐步解锁。根据CoinGecko的研究,近四分之一的领先代币采用这种模式。近期,Starknet、Aptos、Arbitrum、Optimism、Celestia和Worldcoin等显著项目皆以此模式发行,其中Worldcoin的惊人数据表明,95.7%的代币仍处于锁定状态。
然而,这一模式的根本逻辑存在严重问题。限制代币流通会扭曲市场信号,误导当前和潜在的网络参与者。由于“低流通量、高FDV”的发行模式,新项目的收益潜力多被私人投资者垄断,公众市场几乎无从获益,最终导致短期指标的提升却牺牲了长期可持续性和公众信任。
锁仓期的误解:与传统金融的区别
加密货币中的“归属期”与传统金融中的归属机制几乎毫无相似之处。在传统企业中,归属期旨在协调激励和确保利益相关者的责任,而在加密网络中,这种机制并不存在。代币仅被锁仓一段时间后便解锁,缺乏实质性的业绩考核标准。
这种所谓的锁仓机制并不是真正的“归属期”,反而通过制造虚假需求印象来扭曲市场信号。当市场信号的真实表达受到限制时,价格信号的质量就会降低,进而导致市场整体质量下降。
更为严重的是,锁仓机制损害了公众利益。那些在代币发行后加入项目的持有者,由于渐进解锁而面临的不准确价格信号,未能真实反映市场情绪。拥有非公开市场信息的资深代币持有者常常在场外市场出售锁定的代币,造成其他公众市场参与者无法获得真实信号。
不可避免的市场压力
尽管锁仓期存在,但最终卖出的人仍会出售他们的资产,这会给市场带来持续的下行压力,形成“缓慢出血”的现象。对于许多参与者来说,尤其是需要准确价格信号来预测收入和运营成本的验证者,这种情况无疑是一个挑战。
如果加密领域的目标是创造能够提供真实、长期价值的产品,那么那些人为提升短期指标的做法显然无助于实现这一目标。评估项目潜力的关键在于确认参与者的真实意图,而非依赖于锁仓机制。
伴随着对“低流通量、高FDV”模式的批评,市场也发出呼声,要求采用“公平发行”的代币分发方式。然而,许多提议仅仅是要求提高初始流通供应的比例,并没有质疑锁仓本身的合法性。
实现自由市场发行:新的可能性
我们需要通过新的实验打破加密货币的归属期传统观念。自由市场发行的模式允许所有人自由表达偏好,买卖双方都可以自信地做出决策,因为价格信号是真实且有意义的。
建立一个真正相信项目的持有者社区,其长期利益远超那些追求短期退出机会的风险。当前的归属期模式并未带来足够的创新项目。自由市场方法虽然多用于迷因币,但其成功的部分原因在于市场意识到这种模式对持有者的长期利益更为有利,并能够激活更活跃的社区。
在此背景下,我们应当鼓励尝试新方法,尽管它们可能面临风险。希望自由市场发行的讨论能激发更多关于未来新路径的思考。当前加密行业中的集体思维往往只是出于盲从,而非明确目标,这显然妨碍了创新。若希望为世界带来真正的价值,现在是时候进行新的实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