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8月15日,世界金融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当时美国总统尼克松为应对经济中的高通胀,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改革,这一事件被称为“尼克松冲击”。其中,最具深远影响的一项举措是将美元与黄金脱钩,正式进入了完全法币时代。
自“尼克松冲击”以来,美国股市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累计交易时间刚刚超过100,700小时。然而,2023年,比特币交易市场达到了一个重要里程碑:自2009年推出以来,比特币的累计交易时间已经超过了123,000小时,比美国法币时代的股票市场多出近25%。
这一信息揭示了两点重要内容:
首先,比特币的交易时间比美股更加密集。美国股市每周有固定休市时间,而比特币市场24小时不间断运作,使其交易时间大幅超越传统金融市场。比特币自推出以来的交易时间不仅超过了美国股市过去50年的总交易时间,还体现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高流动性和普及性。
其次,从交易时间的角度来看,比特币比法币时代的美国股市“更成熟”。虽然从诞生时间来看,比特币还很“年轻”,但其高频率的交易使用表明,作为一种金融资产,比特币已经在交易时间上超越了法币体系下的股票市场。这一现象足以表明比特币系统在市场中的韧性与可持续性。
尽管有人可能会质疑美股的历史悠久,但自1971年以来,美股的发展与货币体系的变化密切相关。美元的贬值推动了股市的上涨,而比特币则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了一个更加稳健和去中心化的交易系统。
根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的数据,黄金相对于股票的表现和以黄金计价的美国股市趋势都显示出美元贬值对股市上涨的推动作用。而在此背景下,比特币的价值主张显得更加引人注目。
总结来看,比特币已经在市场测试中展现了比法币时代的美股更强的韧性和稳定性。尽管传统金融界可能对此持不同看法,但比特币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数字资产,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使用和信任。这一故事无疑值得更多关注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