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深入阅读了Bankless与Multicoin的专访《Why is ETH Down so bad?》,觉得其中的见解深刻且引人思考。Ryan在访谈中探讨了Web3实用主义与原教旨主义之间的区别。尽管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讨论过这些观点,访谈中的内容依然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当前Ethereum(以太坊)面临的一些问题,特别是ETH ETF的通过未能引发预期的市场行情,引发了对Ethereum愿景和发展方向的重新审视。我希望分享一些我的观点,并对Ethereum面临的挑战做出评估。总体来看,我支持Ethereum作为一个社会实验的愿景,希望它能够创建一个去中心化、去权威的“赛博移民国家”,以及其基于Rollup的L2扩容方案。然而,Ethereum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Restaking对L2扩容方案的竞争,导致资源稀释和ETH价值捕获能力降低;二是Ethereum生态中的关键意见领袖出现贵族化现象,导致生态建设积极性不足。
市值评估Ethereum的局限性
首先,我们需要探讨Ethereum与Solana在愿景上的差异,并讨论为什么单从市值来评估Ethereum是不够全面的。Ethereum与Solana的诞生背景不同,Ethereum最初并未具备现在这种原教旨主义的特征。2013年,Vitalik Buterin发布了Ethereum白皮书,标志着Ethereum的诞生。那时的主要叙事是“区块链2.0”,即通过区块链技术建立一个可编程的执行环境,以扩展应用场景。
Ethereum的核心团队除了Vitalik,还包括:
Ethereum在2014年通过ICO进行公众融资,募集了约31,000个比特币,价值约1800万美元。这标志着Ethereum的愿景是创建一个去中心化的全球计算机平台,运行任意复杂的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DApps)。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Ethereum核心团队在如何建设Ethereum方面出现了分歧:
最终,Vitalik所代表的原教旨主义一方取得胜利,而其他更注重商业化的成员则创建了自己的产品。这一分歧在今天体现为Ethereum与Solana在价值观上的不同,后者更注重与传统金融的结合。
Ethereum与Solana的竞争与差异
Ethereum与Solana在某些方面确实存在竞争,尤其是在提供基于加密货币的金融服务方面。然而,Ethereum在安全性和系统鲁棒性上优于Solana,尽管用户体验目前存在问题。Solana则在与CeFi产品的结合上表现更为开放,适应了传统金融的影响力,并注重用户体验。
从“赛博移民社会”的文化属性来看,Ethereum具有独特性。作为一个非营利性、公益性的公共品,从市值角度评估其价值显得片面。Ethereum的价值在于其构建的去中心化“赛博议会”及抗审查特性。这类似于国家建立过程中的理想与信仰,而非单纯的经济指标。
L2与L1的关系:主从关系而非竞争
Ryan质疑L2作为执行外包的策略,认为会稀释Ethereum L1的价值捕获能力,并可能导致竞争关系。然而,我认为L2与L1的关系更像是一种主从关系,而非竞争关系。L2作为低成本高效率的扩展方案,不仅能有效扩展Ethereum的应用场景,还能在不牺牲去中心化的前提下,减少数据冗余并降低网络风险。
L2的合法性来源于L1的最终性,类似于殖民地体系中的宗主国与殖民地的关系。L2为L1提供了扩展能力,而L1则提供了安全性和合法性。L2不会与L1形成竞争关系,因为L2的存在依赖于L1的共识。
当前Ethereum面临的挑战
Ethereum当前面临两个主要问题:
ReStaking通过复用Ethereum的共识能力,但未能有效激励开发者探索新应用。随着ReStaking吸引了大量资本,L2的发展陷入停滞,资源浪费在重复造轮子的过程中。此外,Ethereum生态中的意见领袖缺乏积极性,影响了社区凝聚力和创业团队的信心。
结论
Ethereum作为一个去中心化、公益性的项目,其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市值上。它的愿景和理念使其具有独特的文化和社会价值。L2与L1的关系是互补的,而非竞争的。Ethereum面临的挑战需要在保持愿景的同时,解决资源分配和生态建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