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密货币领域,每当出现丑闻时,涉案者几乎总是精英学校的毕业生。例如,本周,普林斯顿大学的校友 Nader Al-Naji 因与其创立的 BitClout 加密社交媒体平台有关的电信欺诈被捕。麻省理工学院的毕业生 Anton 和 James Peraire-Bueno 也因涉嫌利用以太坊区块链中的漏洞窃取 2500 万美元而被捕。
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 Do Kwon 由于其在 2022 年 TerraUSD 稳定币崩盘中的角色被关押在黑山监狱。而 Su Zhu 和 Kyle Davies 的对冲基金导致多家加密贷方破产,两人都曾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
此外,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友 Sam Bankman-Fried 组建了一支由来自其他顶尖学府(如斯坦福大学)的年轻专业人士组成的团队。
这些事件引发了一个问题:加密行业是否急需人才,以至于为精英学校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多机会?还是这些精英学府本身存在某种内在因素,使得其校友更倾向于承担过度风险,甚至违法?正如一位普林斯顿校友所言,他们可能自认为足够聪明,不会失败。
对精英大学的批评并非新鲜事。这些机构通常被视为象牙塔,与现实脱节。批评者指出,过度重视声望可能导致学生高估自身地位,过分自信。
但加密行业的文化是否也应对此负责?该行业似乎偏向于提升那些拥有完美简历的人,这些简历通常来自顶尖学府。虽然加密行业面临技术挑战,需要来自名校的人才,但许多领域如金融、游戏、艺术和文化并非单纯依赖技术。
加密行业对精英学校的吸引力揭示了自 2008 年比特币诞生以来的文化转变。从最初的密码朋克和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理想,已演变为一个由精英和华尔街主导的文化。
即使是那些未被指控不当行为的有影响力人物,其简历也更像硅谷或华尔街的履历,而非加密早期的草根文化。例如,Galaxy Digital 的 Michael Novogratz、ConsenSys 的 Joseph Lubin 和 Pantera Capital 的 Dan Morehead 都曾就读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的 Cameron 和 Tyler Winklevoss、Ripple Labs 的 Brad Garlinghouse、麻省理工学院的 Paradigm 的 Matt Huang 和 MicroStrategy 的 Michael Saylor 也都拥有顶尖学府的学历。
然而,也许问题不在于学校,而在于行业自身及其对尽职调查的态度。区块链初创公司 MegaETH 的联合创始人、哈佛商学院毕业生 Shuyao Kong 表示:“加密货币行业普遍缺乏尽职调查,这才是问题所在。在牛市期间,各种背景的创始人都能轻易获得资金,而来自顶尖学校的创始人自然会吸引更多关注、流动性和思想份额。当这些项目失败时,损失往往也更加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