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昆升级后,以太坊Layer 2(L2)的交易费用显著降低,吞吐量也有所提升,但整体生态并未迎来预期的繁荣景象。除了Base、Arbitrum等少数项目外,大部分L2由于以太坊及加密生态自身流动性分散且应用创新不足,在升级后的数据表现相对疲软。
坎昆升级最直接的影响是降低L2网络的交易费用。市场预期坎昆升级会使L2的交易费用降低90%,目前这一目标基本实现。OKLink数据显示,升级后L2的日均手续费大幅下降,Arbitrum、Optimism和StarkNet等项目的手续费下降超过90%。其中Arbitrum的日均手续费降幅最大,从升级前的0.62美元降至0.01美元左右,降幅高达97.01%。不过,ZK Rollup系的平均成本相较于Optimistic Rollup系仍然较高,Linea、Scroll、Polygon zkEVM等项目的交易成本仍保持在0.5美元以上,降幅在5成以下。
随着交易费用的降低,多个L2项目的交易吞吐量也有所提升,尤其是Arbitrum和Base。Base网络的TPS(每秒交易量)从升级前的个位数激增至近期平均35笔/秒以上,增长超过6.3倍,并在6月28日创下单日最高TPS值。
实际TPS增长的背后,L2上的交易活动较升级前也更为活跃。OKLink数据显示,L2整体交易数在坎昆升级后明显增加,近期单日处理交易数超过700万笔,较此前提升40%以上。根据L2Beat的数据,目前L2处理的交易数已达到以太坊主网的20倍以上。
除了Linea和zkSync外,其他L2的日交易数在升级前均未突破100万笔;但L2交易格局在升级后发生了改变:Base和Arbitrum成为L2交易的主要发生地,超过60%的交易发生在这两条链上。其中,Base现在每天处理的交易数已超过300万笔,Arbitrum日均交易数也已突破200万。
2. 坎昆升级后,L2变得更好吗?
尽管L2交易变得更活跃,交易体量并没有出现明显增长。OKLink数据显示,L2交易量在升级完成后确实在一段时间内有所上升,但5月9日之后出现疲软迹象,目前已基本回落至升级前水平。
分析单个项目的链上交易量更为直观。从下图对比中不难看出:升级后增长最明显的项目是Base,尽管目前日均交易量较3-4月的高峰期已大幅回落,较升级前仍增长了3倍以上。但除Base外,Arbitrum、Optimism、Linea等项目的交易量升级后均未出现明显上涨,zkSync和Manta甚至出现交易量萎缩。
从TVB(Total Value Bridged,跨链总价值)数据的变化情况,我们也可以看出坎昆升级对L2整体吸引力的提升并不显著:每日从以太坊转移到各L2的ETH数量较升级前反而有下降趋势。即便此前表现相对强势的Base,近期TVB也逐渐走低,与升级前水平相差无几;反倒是Polygon近期屡有亮眼表现。
基于上述数据的变化情况,不难发现:
坎昆升级效果显著,不仅大幅降低了L2交易成本,还一定程度提升了交易吞吐量,但目前并未改变L2存量竞争的情况,反而进一步加剧竞争,并加速了L2交易格局的改变。
从交易数和交易量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L2在交易成本降低后确实吸引了更多类型的投资者,特别是较小额的投资者也能通过L2快速完成交易,这将有助于巩固L2作为行业基础设施的作用。
尽管坎昆升级后L2生态并未迎来爆发式增长,多个项目的数据表现相对疲软,价格走势也令人失望,但笔者认为长期来看L2技术依旧拥有价值。现阶段导致L2叙事动力不足的原因有两点:首先,作为L1的以太坊在本周期内表现不佳,链上活跃度和创新度不高,无法为L2提供更多流动性;其次,L2的应用生态尚未爆发,导致交易需求不强烈;加上L2项目日益增多,在存量竞争中进一步分散了流动性,使L2叙事缺乏持续增长的动力。
改变L2的不利现状,最简单的办法是等待以太坊生态复苏,但更直接和主动的选择是加速构建更多L2应用。然而这并不容易。随着过去数年的“基建运动”,加密行业如今的基础设施不仅相对完善,反而出现了过剩迹象。导致这种基建过剩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过去投入过多,另一方面是由于应用生态没能跟上。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不仅是L2,整个加密市场改变现状的关键都会在于应用的探索与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