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而言,我注意到TON官方的生态战略与传统的公链项目有所不同。他们似乎更倾向于以吸引流量为导向,而非单纯依赖资产积累。这种策略对开发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想要获得官方认可或成为官方偏好的项目,不再仅仅依赖资产相关的指标如TVL、市值或持币量,而是需要关注日活跃用户(DAU)、页面访问量(PV)、独立访客数(UV)等流量指标。
摘要: 我最近一直在学习TON DApp开发的相关技术,并尝试思考产品设计逻辑。随着TON生态的发展,我参加了一些AMA和圆桌讨论,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愿意与大家分享。总体而言,TON官方的生态战略与传统公链项目不同,更注重吸引流量而非单纯资产积累。
Web3项目长期以来的核心是资产积累
长期以来,公链项目的成功与否主要通过资产积累来衡量,包括资产的总量和分布对其可持续性和竞争力的影响。例如,一个公链如果BTC和ETH等主流资产占据大部分市值,并且前十大持有者掌握了大部分资产,通常意味着该链对传统大户更具吸引力。相比之下,如果一个链上的原生资产分布均匀且用户间资产差异小,通常反映了团队运营能力和社区建设的活跃程度。
为什么TON选择流量驱动而非资产积累?
TON选择了传统互联网项目常用的流量驱动模式,这一选择可以从两个方面解释。首先,通过分析当前TON生态中最活跃的应用(如类似Notcoin的小型游戏),我们发现这些应用甚至不能完全算作DApp,因为它们未能充分利用区块链的去信任特性。然而,这些项目依然得到了TON的支持,表明在TON眼中,与其说坚持传统Web3的价值观,不如说关注用户流量的重要性。
其次,在公开场合,TON官方更倾向于将TON生态比作微信小程序生态,并鼓励开发者以流量为导向进行产品设计。相比之下,Web3风投更注重数字资产方面的考量,这也反映了TON与传统Web3模式的差异。
TON生态的核心叙事逻辑:破圈潜力而非资产积累
TON的核心建设逻辑在于其破圈潜力,而不是简单的资产积累。例如,Telegram作为全球用户最多的通信应用,为TON生态带来了无可比拟的用户优势。这种破圈能力被认为是TON生态建设的核心逻辑。
为什么会有这种选择?
这一选择涉及到TON的核心商业逻辑以及其与Telegram之间的关系。首先,TON不仅仅是一个公链项目,更是Telegram支持的一个战略子项目,为了降低风险和探索更稳定的商业模式,他们选择了利用Telegram的广告系统来支持TON代币的价值。这种选择虽然在某些加密资产不友好的地区面临风险,但却为TON提供了第二条支持代币价值的路径。
结论
综上所述,TON在短期生态建设中选择了流量驱动而非传统的资产积累路径。这一选择对开发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他们关注如何吸引和维持用户流量,而不仅仅是如何积累数字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