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I与Crypto的交点
5月23日,芯片巨头英伟达发布了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英伟达第一季度营收为260亿美元,其中数据中心营收较去年增长427%,达到惊人的226亿美元。英伟达的卓越表现反映了全球科技公司在AI赛道上竞争激烈,对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据TrendForce预测,2024年美国四大主要云服务提供商——微软、谷歌、AWS和Meta,对高端AI服务器的需求将分别占全球需求的20.2%、16.6%、16%和10.8%,总计超过60%。
“芯片紧缺”连续成为近几年的年度热词。一方面,大语言模型(LLM)的训练和推理需要大量算力支撑,并且随着模型的迭代,算力成本和需求呈指数级增加。另一方面,像Meta这样的大公司采购大量芯片,全球算力资源都向这些科技巨头倾斜,小型企业越来越难以获得所需算力资源。小型企业面临的困境不仅来自于激增的需求导致的芯片供给不足,还来自于供给的结构性矛盾。目前,供给端存在大量闲置的GPU,比如一些数据中心的使用率仅在12%至18%,加密挖矿中由于利润减少也闲置了大量算力资源。虽然这些算力并非都适合AI训练等专业应用,但在AI推理、云游戏渲染、云手机等领域仍然可以发挥巨大作用。整合并利用这些闲置算力资源的机会是巨大的。
将视线从AI转向加密货币市场,在经历了三年沉寂后,终于迎来了又一轮牛市,比特币价格屡创新高,各种memecoin层出不穷。虽然AI和Crypto作为热门词汇火了这些年,但人工智能和区块链这两项重要技术仿佛两条平行线,迟迟没有找到一个“交点”。今年年初,Vitalik Buterin发表了一篇名为“The promise and challenges of crypto + AI applications”的文章,讨论了未来AI和Crypto结合的场景。Vitalik提到了很多畅想,包括利用区块链和多方计算(MPC)等加密技术对AI进行去中心化训练和推理,可以将机器学习的黑箱打开,从而让AI模型更加可信。这些愿景若要实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其中一个可行的用例——利用加密货币的经济激励来赋能AI,已成为现阶段AI与Crypto结合的一个方向。去中心化算力网络便是最合适的场景之一。
2. 去中心化算力网络
目前,已有不少项目在去中心化算力网络的赛道上发展。这些项目的底层逻辑相似:利用代币激励算力持有者参与网络提供算力服务,将零散的算力资源汇集成有规模的去中心化算力网络,提高闲置算力的利用率,并以更低成本满足客户算力需求,实现买方和卖方的共赢。
本文将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视角,对具体项目和整个赛道进行解构,旨在为读者提供分析视角,以理解每个项目的核心竞争优势及去中心化算力赛道的整体发展情况。本文将介绍并分析五个项目:Aethir、io.net、Render Network、Akash Network和Gensyn,并对其进行总结和评价。
核心业务:去中心化算力网络是高度同质化的,利用代币激励闲置算力持有者提供算力服务。围绕这一逻辑,我们从三个方面理解项目核心业务的不同:
闲置算力的来源:
算力消费者:
硬件类型:
市场定位:项目在去中心化算力网络中的位置不同,价值捕获能力逐层递增。
目前Aethir、Render Network、Akash Network和Gensyn属于Orchestration layer,io.net则定位为Aggregation layer。
硬件设施:各项目的硬件设施不同,io.net拥有最多的GPU和种类。Aethir发布了自己的矿机,Akash Network的硬件情况透明度较低。
财务表现:去中心化算力网络的代币模型设计多样,但需要满足价值捕获、激励公平、去中心化治理和合理通胀/通缩机制的基本条件。已发币项目如Render Network和Akash Network价格表现亮眼,Aethir和io.net发币表现待观察,Gensyn计划尚不清楚。
3. 总结
去中心化算力网络赛道发展迅速,已有项目服务客户并产生收入,但需求疲软是共性问题。AI是去中心化算力网络的主要应用,但并非唯一业务,云游戏渲染、云手机服务等也有潜力。去中心化算力网络面临硬件异质化、成本优势不明显、技术瓶颈和数据安全等挑战。
未来,去中心化算力网络需要在边缘需求中找准产品定位和目标客户,同时探索AI与Crypto结合的各种场景,扩大项目价值。虽然前景光明,但道路曲折,需解决众多问题和挑战,实现技术前沿突破和服务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