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一年里,你是否遭遇过Rug Pull(项目跑路)、因为KOL喊单而买入即巅峰,或是被钓鱼攻击损失资金,甚至在头部平台买入新Token后一路下跌?这些经历可能是许多普通投资者在加密市场中的真实写照。
无论是链上安全问题还是资产缩水,用户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本文将盘点近期加密市场中的各种“坑”,并探讨普通用户在加密行业中是否还有赚钱的机会。
01 普通用户的亏钱陷阱
1. Rug Pull的产业化
Rug Pull卷款跑路的手段越来越高明,ZKasino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4月20日,社区用户发现ZKasino悄悄删除了“Ethereum将被返还”字样,随后用户无法提款,官方社交媒体也停止更新,卷款金额超过2000万美元。而就在一个月前,ZKasino刚宣布完成3.5亿美元估值的A轮融资。
此外,像“Rug链”zkSync频繁发生安全事件,生态项目的快速收割趋势明显。用户在参与这些项目时需保持高度警惕,避免陷入风险。
2. 日益猖獗的黑客和钓鱼攻击
链上安全领域中,首尾号相同的钓鱼攻击成为一大隐患。某巨鲸地址因钓鱼攻击损失了1155枚WBTC,尽管黑客最终归还资金,但这类攻击的高风险收益比令人警惕。黑客通过大量生成不同首尾号的地址进行撒网攻击,用户一旦不慎复制了错误地址,就会中招。
链上、钱包、DeFi等领域的攻击手段层出不穷,普通用户难以防范,这些风险让许多用户望而却步。
3. KOL喊单陷阱
许多用户依赖KOL的社交媒体喊单获取投资信息,但这并不总能保证收益。据研究,KOL喊单后的回报率并不高,特别是在推文发布后的五天内,回报率甚至可能转负。这表明KOL喊单并非稳赚不赔。
4. 高估值VC Token的持续下跌
高FDV(全稀释估值)、低流通量的VC Token往往在上线后表现不佳,如AEVO、REZ等项目上市后持续下跌,投资者损失惨重。相比之下,Memecoin因其公平性和草根特征,反而受到市场青睐。
02 普通玩家的出路
面对加密市场的种种陷阱,普通用户该如何自处?在过去十年,BTC的崛起、矿工的成功、比特大陆的崛起等,都昭示着加密市场曾是一个充满机会的黄金时代。然而,当今市场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已使得大部分普通用户难以盈利。
交易平台、做市商、VC、项目方、KOL都在赚钱,而普通用户却在亏钱,这说明市场结构已严重失衡。每一次亏损都会导致用户停止使用Web3产品,远离VC Token,转而投向Memecoin,这也反映了用户对公平和草根精神的追求。
尽管Web3生态应用在跑通价值闭环之前,普通用户的出路有限,但这可能是Web3发展所必经的曲折过程。加密行业仍在探索中前行,未来或许会有更多的机会和挑战等待着普通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