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陷互联网新型传销骗局 数万投资者39亿资金或血本无归
近日,众多投资者向华夏财富君反映,他们陷入了一个互联网传销骗局,投资给一家名为上海悠唐网络科技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悠唐”)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资金,变成了“游戏币”无法提出,投资者多次维权无果,目前该公司位于上海世博园卢森堡馆、意大利馆的办公地也已人去楼空,而涉及其中的数十万投资者的高达39亿资金则有可能血本无归。(交易要认准国际大站欧易,官网注册,APP下载)
上海悠唐在币圈和链圈也存在诈骗的情况:现在区块链方面的项目太火了,国内外各类传销、资金盘都打着“金融创新”“区块链”的旗号,通过发行所谓“虚拟货币”“虚拟资产”“数字资产”等方式吸收资金,侵害公众合法权益。此类活动并非真正基于区块链技术,而是炒作区块链概念行非法集资、传销、诈骗之实。请大家务必要警惕!还要警惕各类交易所小平台,必须选择全球知名的品牌。
拙劣的骗局
浙江嘉兴的投资者张斌告诉华夏财富君,他和家人已经先后投资200多万,申购上海悠唐的所谓“糖卡”,非但没有获得公司宣传的高额投资回报,现在连本金都无法赎回。
华夏财富君查阅上海悠唐的资料发现,这家成立于2014年9月19日的上海悠唐,名义上是一家网络科技公司。2017年3月,上海悠唐将相关业务网站转让给成都的关联公司,然后将糖卡单位由“元”变为“糖”,将糖卡转入游戏平台,拒绝用户提现,直接将用户的有价资产变为毫无价值可言的类似游戏币的“会员凭证”。
华夏财富君可以查询到的资料显示,上海悠唐和成都悠唐公司法人代表为同一个人,而且业务覆盖面不仅是糖卡和游戏,还包括电商、P2P、悠唐工厂、新媒体、有糖APP市场、020等等。但仔细查看这些天使轮融资项目,就会发现一些端倪。
其中大多数项目未注册公司,仅有的注册公司的项目分别是黑晶搏击(西安黑晶健身服务有限公司)、TailorX(上海顶顺线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非常果岭(上海非常果岭科技有限公司)、U呼(成都光轴科技有限公司)、玩具邦(上海漾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据统计这几个创业项目已经总共融资1.4亿。而这些公司中,有4个公司的法人代表和上海及成都悠唐为同一个人。
至于这些公司的具体业务,多位投资者则告诉华夏财富君,上海悠唐的投资者最初是通过注册其公司的账户在网上看广告的同时吸引更多的用户看广告的方式获得糖卡,公司将糖卡对应的现金打入注册用户的支付宝账户的方式获取回报。
但是,在公司的运作下,糖卡作为一种可以直接兑换现金的有价证券,同时还具有升值潜力,其最初发放的时候是10元一张,最高时候涨到30元一张。
上海悠唐则利用用户急切赚钱的心理,允许用户出钱认购糖卡,并且可以炒作买卖。用户拥有的糖卡越多,赚钱也越多。为了得到更多的糖卡,注册用户可以通过投入更多资金并发展下线,晋级成为体系内百夫长到国王在内的不同层级的投资者,进而获得更多糖卡、赚取更多利润。
就是这样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的传销骗局,在高额投资回报的遮掩下,让众多投资者沉迷其中。
高额回报吸引投资者
那么,到底是多高的利益回报让这些用户愿意掏出真金白银去做如此虚无缥缈的业务和认购糖卡?
来自江苏的投资者陈潇告诉华夏财富君,按照上海悠唐内部的投资核算方法,每张糖卡定价20元,如果投资10000元,拥有500张糖卡,每月就能获利800元,一年就能获利9600元,年化收益为96%。如果投资100万,每月就能获利8万元,年收益达到96万元。
据投资者透露,这家公司最疯狂的一天是在2016年12月25日,发行了9000万张糖卡,发行价为20元每张,以宾利车等奖品为诱饵,使得会员充值达到18亿,还有很多悠唐员工也参与充值申购,最高申购的投资者竟然高达千万元。
其后,形势急转直下, 2017年1月,上海悠唐对投资者宣称暂停提现,不仅收益无法提现,包括充值的人民币没有申购的、P2P放贷等业务本金也没法提现。2017年3月,部分会员陆续赶到上海悠唐公司所在地上海世博园卢森堡馆、意大利馆进行维权。
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每个人都知道,动辄投资几十万的所谓糖卡投资者,更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为什么还会受骗呢?不止一位投资者告诉华夏财富君,他们其实知道这是一个击鼓传花的骗局,巨额利润诱惑之下,他们就是认为自己不会成为最后一棒。
“以网络科技之名,行诈骗之实,处心积虑设套两年,上海悠唐非法集资诈骗数十亿的事件性质确实恶劣;但是投资者就完全无辜吗?也不见得,恐怕很多投资者就是冲着那一把侥幸心理才会冲进去玩糖卡游戏的。”12月7日,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一位教授分析指出。即使在接受采访时,也有一些投资者坦言,是因为自身的贪婪才陷身这场无法自拔的陷阱之中,懊悔不已。
在这个事件中,让华夏财富君感叹的是,骗子公司的骗术说不上高明,很多投资者甚至明知这一事件就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但是在高额回报的诱惑下,人性的贪婪给了他们迷之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在骗局败露之前获利脱身。但是,苍天饶过谁。
涉嫌多种金融违法行为
以虚无的业务创造虚无的糖卡,然后将糖卡再转变为游戏币,加上传销的架构,在律师眼中,这无疑是一种性质非常严重的金融诈骗行为。
“上海悠唐在从事糖卡交易过程中涉及资金支付结算业务,按照规定应当获得第三方支付资质及审批,但它没有相关资质,属于擅自经营资金支付结算业务。根据金融监管部门发布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第3条规定,非金融机构提供支付服务,应当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成为支付机构,但上海悠唐显然无相关资质。”12月6日,上海一位受理这一案件的律师如此告诉华夏财富君。
投资者提供给华夏财富君的材料显示,上海悠唐的注册用户充值到其设立的网站平台有糖网后,用户资金就已经进入了上海悠唐和成都悠唐的银行、支付宝账户。有糖网为每个用户设立了一个账户,每个用户的账户又分为余额账户、收益账户、游戏账户等账户。用户实际消费后相应资金转入第三方或者上海悠唐、成都悠唐账户等资金流转的情况,但是这些结算行为实际上并不是通过银行或者支付宝进行,而是在有糖网内部系统进行,在上海悠唐、成都悠唐的账户内进行。
这位律师也表示,根据我国《刑法》第179条的规定,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擅自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的,构成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根据糖卡的发行、交易模式而言,糖卡属于类股票金融产品,糖卡发行的人数明显超过200人,上海悠唐的行为涉嫌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
致全国所有的诈骗分子,想不坐牢,赶紧拜师上海悠唐史凌云!
骗子朋友们你们可能觉得我这个标题有点耸人听闻,先别急着下结论,先让我把上海悠唐几年来的历程讲给你们听你们就会发现我所言不虚,已经在牢里的骗子可能会后悔没有早点结识上海悠唐这个同行。好了,下面开始说说上海悠唐(UTOUU)的发展过程。
上海悠唐诈骗历程:
上海悠唐注册成立于2014年9月,法人史凌云,据天眼查资料显示,史凌云名下共有31家公司,主要分布地集中在上海与四川两地。悠唐(UTOUU)的业务覆盖面不仅仅是“糖卡”和游戏,还包括电商、P2P、悠唐工厂、新媒体、有糖APP市场、O2O等。上海悠唐一开始以“看广告、做作业”吸引聚集了一批人,用户注册其公司账户后,每天领取广告任务,花几分钟的时间观看并提交问卷调查,最后赚取3—5元不等的报酬。用户通过“看广告”找对“答案”即可完成“作业”,满200元即可提现或选择将其作为会费缴纳成为注册会员。由于零成本投资,无风险入场,上海悠唐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两年的时间内有300多万人成为普通会员,42万人成为注册会员(即缴纳200元会费)。
上海悠唐内部有明显的金字塔等级和上下线角色,结构较为复杂,其体系可以分为“国”、“州”、“郡”、“府”四级,以基层单位“府”为例,“知府”是“府”的最高管理者,每位“知府”管理500“布衣”,“知府”下设5名“百夫长”,每位“百夫长”协助管理100“布衣”。以“百夫长”为例,一张“糖卡”20元,用户投资一万元购买500张“糖卡”即可竞选“百夫长”,“百夫长”每月基本工资800元,一年获利9600元,年化收益为96%,此外用户还将得到所持“糖卡”每月的收益分成。
在上海悠唐的运作之下,“糖卡”成为一种可以直接兑换现金的有价证券,同时还具有升值潜力。上海悠唐规定申购价格为20元/张,出售价格不得低于24元/张。由于一年365天全年交易无休,又比炒股简单无需动脑,保底交易保证用户只赚不赔,很多用户不再满足于“看广告”领酬金买“糖卡”,纷纷转向自掏腰包炒“糖卡”。上海悠唐利用用户赚钱急切的心理,允许用户出钱购买“糖卡”,并允许炒作买卖。用户认购的“糖卡”越多赚钱也就越多。为了得到更多的“糖卡”,用户通过投入更多的资金晋级成为体系内从基层“百夫长”到最高管理者“国王”在内的不同层级的投资者,以期赚取更多的“糖卡”和利润。
上海悠唐最为疯狂的一天是在2016年12月25日,该公司以圣诞节活动为由,以高级轿车作为奖品为噱头大肆宣传,鼓动用户多多申购“糖卡”。但据悉上海悠唐向用户隐瞒了这次活动的实际申购中签率与发行量,最后用户均全额申购,包括很多用户为了申购追加资金进行充值,“糖卡”的申购中签率由平时的2%—3%突然提升到100%。上海悠唐此次共计发行了9000万张“糖卡”,使会员充值达到了18亿,还有很多上海悠唐的员工也参与其中充值申购。随后事情经历了过山车般的急转直下。自从圣诞节疯狂吸金18亿之后,上海悠唐取消了之前向用户承诺的工资和分红,“糖卡”的单张最低交易价格也从24元断崖下跌至1元,随后上海悠唐以系统升级维护为由将悠唐(UTOUU)停止运营了近一个月。2017年1月底,上海悠唐发布公告称必须使用该公司出产的U7手机才可提现,以此为手段进一步限制用户提现。2017年2月,上海悠唐收购了一款游戏,然后将出售“糖卡”所得人民币全部转化成游戏中的货币“糖”,投资者的人民币瞬间全部变成了游戏币,无法提取也无法交易。
投资人艰苦维权:
2017年3月下旬,全国各地60多名受害者一起前往上海悠唐的办公地点,但上海悠唐派出的两名代表声称用户是用于消费,不是投资,不可能给与退款。上海悠唐认为用户充值的资金并非投资,而是购买的上海悠唐的会员服务,这个服务即该公司收购的游戏。投资者们不禁要问,上海悠唐随意挪用、转移用户资金,它到底是否清楚账户里的钱属于谁?究竟是谁给了上海悠唐随意转移用户投资款的权力?这个问题从后面投资者一年多辛苦维权的局面来看,是上海浦东经侦给了他史凌云这个权力,至少是给了他史凌云有恃无恐的底气。
上海悠唐的种种做法被投资者举报至上海工商,得到集资诈骗结论后向上海浦东经侦报案,案件由徐岗、毛欣承办,两月期限末日,报案人接到上海悠唐无犯罪事实不予立案通知书,然而上海悠唐却早已获悉此结果,诈骗头目史凌云在官方群宣称经侦巳认定公司行为合法,并开始对维权会员(疑为办案人泄露)实施盗卖糖卡、封冻账户等报复手段。
2017年5月12日,上海悠唐总部办公大门贴出一纸公告,称早在2017年初就已经将全部业务转售给成都悠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成都悠唐,法人亦为史凌云),随后投资人赶往成都,发现成都悠唐也已人去楼空。投资者在成都辗转各个部门一月有余仍然无功而返。2017年7月初,成都悠唐启动策划区块链,并进行一系列宣传,称公司正在“按证监会、银监部门对上市互联网公司的规范经营模型梳理经营内容,完成上市准备。”以此向外界传递出公司业绩可期的假象。但据多位投资者与该公司前任员工反映,自“圣诞节事件”之后,公司就一直在裁员、拖欠员工工资,劳资纠纷迭起。
上海悠唐从2014年12月开始自行发行“糖卡”,单张申购价格一路从最初的不到两元水涨船高至20元,2016年“圣诞节事件”的第二天,再度上涨至单张30元。通过“糖卡”投资者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12月24日,上海悠唐通过发行“糖卡”所募集社会资金21亿,次日即圣诞节当天,通过所谓的“迎圣诞庆新年”活动上演疯狂吸金18亿。上海悠唐从2014年底开始发行“糖卡”到2017年2月底停止发行和申购,在这两年左右的时间里,前后累计所募集社会资金保守估计在39亿元。通过梳理时间线可以发现,上海悠唐从“圣诞节事件”爆发之后,出台一系列手段从各个角度限制用户:锁定会员账户;关闭提现通道但保留充值通道;单方面且强制性将用户投资金转成游戏币;全部业务转售给成都悠唐;成都悠唐发行TCK(糖卡币),迫使用户低价割肉抛售“糖卡”离场……
上海浦东经侦颠倒黑白:
骗子朋友们,怎么样,看完这个过程你们心里是不是有点五味杂陈呢?惊叹上海悠唐的骗局高明,还是觉得嗤之以鼻觉得也不过如此?嗤之以鼻的骗子朋友们先别急,待我说说上海浦东经侦的调查结论你们再下论断!
上海浦东经侦于2017年4月份接到受害者报案之后,马马虎虎、拖拖拉拉拖到了两个月的期限的最后一天才给了结果,调查结果却是上海悠唐没有犯罪事实,不予立案。而此时上海悠唐早已人去楼空跑路到成都去了,全国数万投资人的真金白银确实是被上海悠唐变成了游戏币,本该给予提现的余额也以系统升级为由迟迟不给提现,并在2017年8月强迫未提现的余额参与其新包装的虚拟币TKC。种种铁的事实摆在面前,不知道上海浦东经侦是依据什么做出了没有犯罪事实的结论。有了上海浦东经侦给予的没有犯罪事实的调查结论之后,史凌云及其团伙加快了清洗集资诈骗款的速度,随着其面目的慢慢显露,越来越多的受害者清醒过来加入到报案维权中来,只不过上海浦东经侦始终铁血冷漠,受害人为维权颠簸一年,饱尝精神痛苦,财产惨遭损失,有人在浦东经侦面前喝毒药,有人到上海南京路高楼挂条幅卻跳楼,有人当街割腕自杀,还有人在浦东经侦走廊睡地两月。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上海悠唐的整个历程和维权过程可谓是很复杂,其实这复杂也要看各位看官尤其是办案的警察是不是懒惰,骗子的手法再复杂究其本质就是为了非法占有诈骗的钱财。
韭菜们小心了,正有一伙诈骗犯准备收割你们
tkc的前世:
一、 tkc所属公司介绍:
tkc是由赤乌这家公司开发的所谓赤链区块链之上的代币。其官网链接为https://www.reeed.org/,官网的截图如下
在细说它的前世之前,不得不先提一下tkc所属的公司。我们先来看看赤乌的工商注册信息,以下是在天眼查上查到的一些基本信息,链接为:成都赤乌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的工商注册信息
从上面三张图可以看出来这家公司的法人叫王华佐,经理叫王晓霞,监事叫顾岗岗,一切看着似乎都挺正常,有两家公司参股,还有一个对外投资。但实际上这家公司的法人是经过变更的,原来的法人叫史凌云。史凌云(又名商毅,网名常常,蔑称常狗)这个名字在网赚界相信不陌生。
二、 tkc的由来
本人对区块链技术不是很懂,但我知道世面上大多数的虚拟币或者代币是基于ERC20标准开发出来的代币,大家接触到的虚拟币大都可以在https://coinmarketcap.com/或者http://www.feixiaohao.com/这两个收录网站上查询出来,但这个号称百万用户、斥资千万宣传的tkc都不在其列,为什么呢,这就要说到它的由来了。
还记不记得上一章节提到的史凌云,tkc的实际创造人就是这个人。而且实际上tkc原来的名字叫糖卡(糖票是更早的名称),那么这个糖卡是怎么回事呢?我这里就简略概括下了,糖卡是一种类股票的东西,操作上也和股票类似,有发行,有中签率,有二级市场,有市盈率,收益率等等。
糖卡的发行方是一家叫上海悠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发行的,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9月,现在的法定代表人正是史凌云,以下是天眼查上查到的该公司的一些基本信息,链接上海悠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工商注册信息
大家注意变更记录中法定代表人的变化,是不是和赤乌公司玩的一个套路?另外这家公司的网站主页是http://www.utouu.com/ 但你访问的时候会发现会跳转到赤链的通行证页面,足以证明这两家公司之间的关系。
这家公司和他的前后两个法定代表人在网赚界很出名。该公司成立之初以看广告赚取佣金的方式吸引了大量的羊毛党。后来发行了糖卡,并在糖卡之上设立了府等虚拟单位的概念,购买糖卡满足一定数量即可任职该单位的职务如知府百夫长等角色,这些角色每月有固定的工资。而糖卡不仅自身可以在认购之后以一定溢价在二级市场卖出,而且持有糖卡还可以获取一定的分红收益。在糖卡的发行获得巨大成功之后,该公司继续包装各种高大上的概念,诸如各地装修豪华的办公场所(包括美国德国的两家中心)、线下小店、并购跨境淘、各地的分仓建设等等,这些华丽的大饼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进入,直到16年圣诞节随着糖卡的100%中签,投资者的资金被一网打尽,全部变成了糖卡。
这一天被有糖的受害者称为圣诞劫,官方抢劫了投资者的血汗钱。圣诞节之后有糖迎来了各种盘都会出现的提现困难的局面(提现一年没有到账),有人觉醒更多的人因为之前是把有糖当做事业来做而没有及时警醒,直到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以史凌云为首的诈骗团伙雇佣的一帮官托的洗脑下没有认识到这其实是一个一开始就策划好的骗局。
关于上海悠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种种更详细的事实和经过,可以参看下面这篇更详细的标题为一个自称要超越BAT的公司,史上最无耻的诈骗平台 --上海悠唐的揭露文章
好了说了那么多,可能你们心里有困惑,你这里说的糖卡和tkc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以一位有糖受害人的身份明确告诉大家,tkc是由糖卡演变而来的,是一场骗局的继续。受害者想把手中的糖卡转变成tkc需要交纳一笔手续费(现在是每卡7.5元的手续费,这手续费将来可能还会上涨),tkc现在市场上的价格约1.2元左右,相当于每一卡还要至少倒贴6元给官方,而我们广大受害者在16年圣诞节申购的时候都是以20元人民币一张的价格真金白银买来的,大家想想一下这有多么可笑。
诈骗团伙目前仍然逍遥法外,手里又握着投资者数十亿的血汗钱,他们无所顾忌。现在他们贪婪的目光又盯上了虚拟币这块肥肉,想继续收割钱财。
39亿投资秒变游戏币,P2P+游戏+区块链组合诈骗骚操作
一起利用游戏币回收诱导充值的案件让游戏圈陷入了大讨论,被告人利用虚拟投资+游戏的骚套路不仅让投资人秒变玩家,据称还利用区块链发币将39亿元人民币变成了游戏币后携款跑路,一顿骚套路让互联网和游戏圈大佬们纷纷表示这个故事编的太假!
圈哥经过对案件蛛丝马迹的追踪到,原来这个所谓的投资人民币变游戏币的故事,就是之前P2P圈比较火的上海悠唐公司糖卡事件,这个公司的套路有多野?
这场精心编织两年时间,涉案金额达36亿的骗局,圈哥给你细细讲讲。
上海悠唐科技有限公司法人名叫史凌云,旗下悠唐(UTOUU)品牌主营业务为有糖卡APP和游戏,还包括电商、P2P、悠唐工厂、新媒体、有糖APP市场、020等。但目前看来这些都是蒙骗投资者的虚假繁荣。
核心公司上海/成都两家公司法人皆为史凌云
2014年,悠唐通过有糖卡APP发布了自己的理财产品糖卡,投资者通过人民币申购形式可以进行投资,并整合了相关P2P理财业务,投资的人民币越高,相应每天得到返还的收益也越多,用户甚至可以无门槛签到看广告赚钱0元薅羊毛,短时间内就吸引了数十万用户。
有糖卡APP交易界面
当时悠唐的投资回馈是这么设置的:每张糖卡定价20元,如果投资10000元,拥有500张糖卡,每月就能获利800元,一年就能获利9600元,年化收益为96%。根据持有数量不同给予从百夫长到国王不等的称号。于是糖卡交易就变成了糖卡股市交易所,在演员的强势拉升下,糖卡价格飞涨,看起来比炒股赚多啦!
看到年化收益96%,大家是不是马上就嗅到了一丝庞氏骗局的味道?
对,今年轰动的钱宝网张小雷非法集资案中的主角钱宝网就是这么死的!早期投资者600万滚到1.7亿,然后瞬间清零,后来的投资者资产瞬间告负。
但悠唐不但没死还顺利转型到了游戏圈。
2016年,悠唐在平台上线了游戏平台拓展用户产品体验服务,上架了诸如《有糖忍者跳跃》、《有糖飞机大战》、《有糖宝石迷阵》等游戏,还每天设置2000~10000元人民币不等的奖金(当然高额的现金奖励也是违法的)。
这用户体验,简直太棒啦!!!
在2016年圣诞节当天,感觉时机成熟的悠唐继续进行第二轮收割,以申购可以抽宝马、奔驰为诱饵发行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9千万张纪念型糖卡,每张20元,集资18亿元。同时为了将新卡全部卖出,申购中签率由5%暗改为100%,用户在演员的激情表演中加入了申购大军,所发数字币一夜卖光,悠唐数钱数到手抽筋。
一个月后的2017年1月,上海悠唐对投资者宣称暂停提现,不仅收益无法提现,包括充值的人民币没有申购的、P2P放贷等业务本金也没法提现。不少玩家开始维权,但悠唐的计划还没完!
没等玩家反应过来,官方迅速在二月份上线了一款名为《悠唐天下》的SLG游戏,并将之前悠唐APP的投资反利玩法全部移植进入游戏,顺便将所谓的糖卡全部转化了这款游戏的虚拟货币糖。
悠唐天下
在完成了虚拟投资产品到虚拟货币的转化后,悠唐决定悄悄洗白跑路了,到临行还没忘第三轮收割。在官方非法开设的交易所天工阁内设置了先充值后提现的门槛(私自设立游戏交易平台当然也是违法的),当然结局是明显的,玩家交了钱仍不能提现。
随后悠唐单方面宣布,此前玩家所有购买糖卡的行为皆为购买游戏虚拟服务,不到一个月时间里,这场围绕糖卡、游戏、区块链发币所形成的巨大泡沫瞬间崩塌。
投资人的控诉
随着官方的图穷匕见和演员的撤离,短短三个月的时间,糖卡价格瞬间贬值10倍、20倍,投资者血本无归,返利没了、虚拟币也不值钱了。玩家迅速赶到上海有糖驻地维权,发现已经人去楼空。
悠唐人去楼空
3月份后,上海悠唐搬离至成都继续进行区块链活动,2017年6月底至8月上旬,网络还出现《悠唐区块链系统白皮书 v1.0正式发布》、《TKC区块链应用白皮书》等文章,他们居然真的泰然若素地发起了币。
因为此事件涉及金融、游戏等多领域,案情复杂程度让公安、文化、法院都有些懵,多方联合执法也似乎出现了困难。有维权者在维权上也出现了主张错误,有法院判决败诉原因为:根据合同,被告提供虚拟服务,也确实提供了虚拟服务,因此不存在违约。
目前,数十万受害者仍深陷在维权的拉锯战中,有消息称上海浦东工商已经将悠唐事件定性为非法集资,相关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
互联网骗局猖獗 投资者为何奋不顾身钻入圈套
一家名为上海悠唐网络科技公司的骗子机构利用互联网非法集资高达39亿元,投资者向其投资的几十万、上百万元资金变成了一钱不值的“游戏币”,多次维权未能得到合理解决。最新消息称,这家机构的办公地址已经人去楼空,数十万投资者则很有可能血本无归。
同已经发生的很多互联网集资骗局比较,这个最新的故事并不新鲜——骗子开出高额的投资回报引得投资者心动,其发行的一种名叫“捷卡”的有价证券被肆意炒作,10元一张的卡最高被炒到了30元。而当真相败露、骗子卷款隐遁的时候,照例留下了大量被套投资者,他们哀伤、愤怒,但又无计可施,只能寄希望于政府加强市场监管、早日抓住骗子。
政府确实有疏于监管的问题。上海悠唐建立至今大概有3年的历史,可以说它一开始就没安好心。它以时髦的网络科技为名,处心积虑地设计了一个圈套。如果政府对这种集资形式多加关注,在它萌芽之时就加以干预,本可以避免更多的投资者上当受骗。
但是,把责任完全推给监管者,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自从互联网经济出现以后,此类利用互联网精心设计集资骗局的勾当时有所见,为什么仍有人前赴后继地往里钻?一个很关键的原因便是这些投资者自身未树立风险意识,以一种赌博心态参与其中。
以上海悠唐这起骗局来说,它非法发行的捷卡,只要投资1万元,每月就能获利800元,一年就能获利9600元,年收益率高达96%。正是这个高额回报吸引了那么多的投资者。问题在于,在目前经济增速下降、各种投资利润率走低的大背景下,一个互联网机构凭什么能给投资者这么高的回报?上海悠唐在集资时尽管吹得天花乱坠,却并没有什么可靠的项目投资,因此几乎用不着对它精心研究,一看就是骗局。
既然如此,为什么仍有那么多人奋不顾身地钻入圈套?说这些投资者过于贪婪,丧失了应有的投资常识和风险意识,还只是表面;更为不堪的是,不排除一些投资者明知其中有风险,却以为可以将风险转嫁给后来者,自己则坐收渔利。说穿了,这种行为其实已经构成了与骗子机构的合谋,只不过目前被套住的人接过了最后一棒,而在他们之前已经离场的人没准儿还庆幸自己赌对了,他们非但对骗子机构恨不起来,说不定还在暗中感谢骗子给他们开拓了赚大钱的一个机会呢。
中国已经进入市场经济社会,市场经济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交易双方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交易,从而提高市场效率。但是,市场是复杂的,如果交易一方行骗,另一方缺乏识破骗局的头脑,就很容易上当。政府力量进行市场监管,一般只能在制度层面监管。要求其盯住每一个机构阻止一切行骗,等于要求监管机构扩大到与市场交易者同样的规模,不仅不现实,而且会产生难以承受的社会成本。
投资者置身市场,必须树立自我防范意识,别以为只要政府加强了监管就万无一失。目前各地泛滥的互联网集资诈骗活动,证明很多投资者还很不成熟,对市场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加强监管确有必要,但更重要的还是投资者要有投资常识,更不能以侥幸心理、赌博心理来参与投资,否则,投资者只会不断地在类似上海悠唐这样的骗子机构设计的骗局中栽跟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