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概述
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在平衡其资产和负债、财务和运营风险以实现其财务目标以及有效规避与其交易有关的不可控风险之间精心安排其资产、负债和财务中介的过程。它是涉及金融机构各个部门的一项统筹考虑,使将其资产与负债结构及现金流量有效地配置为目标实现最佳财务状况。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内容涉及可能对其财务状况和财务绩效造成不同程度影响的一系列风险。包括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从业体质考核、市场风险管理及货币管理等不同类别风险类别的考虑与管理。
二、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1、资产负债表风险管理:包括资产结构风险管理、负债结构风险管理以及资金投放、回笼、正负面准备金管理等方面的考虑和策略管理。
2、从业质量风险管理:指金融机构实施业务的质量,通过实施全面、及时的现场检查、风险评估等措施,确保业务符合规定的服务和执行质量,以便有效地控制金融机构相关业务部门运营风险。
3、市场风险管理:包括利率变动、汇率变动、股票价格变动等市场风险的管理,以确保其财务活动可以有效应对潜在市场风险的变化。
4、货币管理风险管理:货币管理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合理的财务和经济投资策略,将金融机构货币性负债结构和投资资产的流动性分开,既使其资产和负债投资配置有效,又能抵消因货币变化带来的风险,实现最大化财务收益的管理措施。
三、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总体措施
1、确立良好的管理制度,合理定价、合理分散风险等;
2、建立多层管理体系,对关键环节进行风险评价,实施强制审计和监督检查;
3、建立全局性和客观性的风险监测体系,及时监测金融机构内部风险控制的质量和效果;
4、建立风险数据库,通过对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负债、市场,交易,以及其他经营性风险进行统一管理;
5、增强市场部门与风险部门的沟通,确保风险管理有效性。
四、总结
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实现财务目标并保护其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必须充分重视。金融机构应建立合理的风险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和强化管理机制,及时监测和识别风险,有效控制风险,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和风险承受能力,从而实现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和稳定增长。
在金融市场中,金融风险防范是指金融市场主体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方法合规防范或规避风险,以实现预期目标的行为。
金融风险防范必须首先基于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我国金融机构外部环境不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金融业务发展迅速,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风险大往往被忽视。因此,必须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制度和管理措施。简而言之,是促进金融业务健康有序发展,保护客户的合法权益,有效使金融业务不仅成为金融机构提高综合竞争力和业务效率的重要工具,也成为实施科学发展理念、创造良好金融环境的有效手段。
金融和金融风险防范必须是系统的。首先,金融业务风险应纳入金融机构的整体风险管理体系,形成风险管理部门、个人金融部门和金融中心的风险管理结构,分工明确,相互支持。建立金融业务风险评估、监控和控制体系,全面控制金融业务前、中、后的风险。其次,加强业务管理,制定一系列金融业务管理规定和岗位合规手册,规范金融业务服务模式和内容,依法经营,有效保护金融机构和客户的合法权益。
金融风险防范有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任何物质的流动,即商品使用价值的流动,都会导致其价值的相应流动;同样,任何价值的流动也会导致其使用价值的相应流动。货币资本流动作为价值的直接表现,必然会导致其他资源的相应流动。金融风险防范的实施可以减少金融风险损失,促进货币资金流向所需部门,引导其他社会资源合理流向所需部门,最终避免或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提高其利用效率。
金融风险防范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众所周知,一旦发生金融风险,损失往往是一般风险造成的几倍、十倍甚至几十倍。这是因为货币资金的筹集和运营不仅涉及生产和分配,还涉及流通和消费,即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因此,金融风险的存在和发生无疑是对经济稳定发展的威胁。金融风险防范的实施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而且可以减少金融风险发生后的经济损失,从而减少金融风险损失对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影响和不良后果,最终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