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出现于英国牛津大学学者Tim Berners-Lee创建的万维网(World Wide Web),之后发展为现代普遍的Web服务。
Tim Berners-Lee在1989年担任英国牛津大学物理计算机研究所的研究员时,在研究大规模联合文件系统的同时,研究员们想要一种能够更好地从不同的计算机上检索互联网文档的方式。于是,Tim Berners-Lee提出了超文本系统的概念,预见到许多基于超文本的新技术的发展,包括交互式的超文本文档、WWW服务器和浏览器程序。
因而,他决定开发一种以统一资源定位器(uniform resource locator,URL)地址作为入口,能够连接所有网络中的信息资源的格式,后来被称作万维网(Web)。Tim Berners-Lee在1990年1月份向CERN(欧洲核子研究组织)提交了一份报告,提供了万维网服务器(web server)和客户端(client)的发展历程,并为CERN提供了一个示例服务器。随着万维网服务器和浏览器的发展,WWW(World Wide Web)正式开始了。
Tim Berners-Lee在1993年3月13日,发表了他的新技术的概念,向所有的网络使用者推出了首个统一资源定位器和WWW服务器。于是,Web就正式诞生了。
此后,WWW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增长的阶段,在1996至1998年期间,WWW的用户数翻了一番,从约2000万达到5000万;而在1998年至2002年期间,WWW的用户数正在不断壮大,达到6亿。当今,WWW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浏览网页,参与在线讨论、交流、交易、实时传播等。
随着WWW技术的发展,它改变了社会的运行方式,把世界连接起来,让人类处于一个全球社会。今天,WWW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因素,人们可以用它取得信息,沟通彼此,进行贸易等等。
发展至今仅30年(1989-2019)
Tim Berners-Lee(蒂姆.伯纳斯.李)英国计算机科学家,万维网的发明者。
1990年Tim Berners-Lee完成了Web所需的所有工具,并于1991年对外发布。
1994年10月,Tim Berners-Lee在MIT(麻省理工)成立W3C。
1989年Tim Berners-Lee提出World Wide Web的设计方案。
1993年,Marc Andreessen和Eric Bina@UIUC研发世界第一款流行浏览器Mosaic
Cascading Style Sheets(层叠样式表)
Brendan Eich(布兰登.艾克)1995年5月,花了大约一周时间完成脚本语言的设计。
1995年12月LiveScript改名为JavaScript。
1996年,微软发布IE3支持JScript和VBScript,Java,CSS。
1994年Hakon Wium Lie 提出,Bert Bos共同参与设计;1996年W3C正式发布第一版CSS1.0
1996年IE3第一个部分支持,2000年IE5 for mac 第一个彻底支持CSS1.0
2000年左右雅虎等公司开始设立前端工程师职位
2005年Ajax应用于Gmail,Goole Maps
2009年百度,阿里,腾讯 设立前端工程师职位
Web1.0只读的互联网时代,HTML的出现,1996年注重点击浏览,通过门户整合,用户以流量为主,以网页制作为主,大多是静态页面,也有动态页面。
Web2.0交互的互联网时代,2004年左右,诞生Web2.0概念,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浏览者,也是内容的创造者。
Web3.0聚合的互联网时代,Web3.0是一个正在尝试概念,用户拥有自己的数据,并不能在不同的平台交互共享,强化虚拟货币及网络安全和网络财富的共识,以及语义化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