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
古典心理学家必修课的基本框架之一就是Behaviourism,也称为行为主义理论(Behaviourism theory),它是一种衡量思想通过观察行为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者们可以通过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来了解他们思考的方式,而不需要研究对象本身披露他们的思维过程。因此,行为主义理论强调行为的观察及分析,而不是对思维过程的探讨。
行为主义理论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杜鲁门(John B. Watson)1913年的著作《行为心理学》。该理论强调行为的可观察性,反对同样的强调认知活动的心理结构主义。杜鲁门称其理论为“反运动学”,他认为运动学学说的假设拒绝“可测量”这一概念,并在教育方面表现可疑。
当时,杜鲁门把行为主义的重点放在了学习对行为的影响上,这也是行为主义者研究的重点。然而,行为主义理论更近于正式化地定义了思维和行为这些关键概念,并将它们连接到环境因素和反射活动来了解和解释行为。
从行为主义者研究成果来看,环境因素和刺激有助于调节和解释行为。行为主义者建议思维和行为是从两个不同的现实空间来解释,分别是环境和行为者。现实空间所产生的刺激在激发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使行为受到环境刺激的影响。而行为者则受到其辨别性强化过程的影响,这也就表明思维和行为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不需要心理结构主义所要求的有意义的相互作用。
在行为主义观念的支持下,学习者们改善行为,而不是发表有关自我行为的认知理论。行为主义理论意味着行为是可以调整的,同时它也建议,培养优秀行为的最有效方法是用回报来激励行为者。
虽然行为主义理论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批评,但它依然是学习者们了解行为发展最基本的框架,仍然在影响今天的学习环境。尤其是在培训和教学人员的行为分析,他们认为,观察学习者的行为新技能及进行行为调整可以帮助学习者建立更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