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希良,于1881年出生于中国湖南省凤凰县一个贫困的庶务满族家庭,1909年毕业于国立上海医学院。张希良毕业后,被派往日本学习,他在日本东乡骨科研究所和造册寮研究所学习,在日本获得神经外科的硕士学位。1923年,张希良毕业于北医大,成为中国第一位神经外科医生,并在1925年就职于北京石英山医院做神经外科医生。
1926年,张希良受国内外脑外伤学生的热捧,成为外伤科的负责人。他以及他的同事们,在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方面取得了斐然成果。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张希良通过他的技术,挽救了许多危重的患者,被媒体评为“崇高的外科大师”。1929年,张希良受到日本皇室顾问部的邀请,前往东京研究外科手术,并回国后创立了外科实验所,用以推进国内外科学研究。
张希良自1928年起,担任中国第一个博士生导师,到1937年成功培养出许多高质量的博士生,甚至包括他的学生李健状,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彭文良,以及四川大学曾任院长的罗仁福等人。1935年,张希良为行政院长朱德提出一项调整机构结构的“张希良方案”,申请成立卫生部并任部长;1936年,他在袁家军事史学院任教,一年后,他成为中国第一位卫生部部长。同年,由于受毛泽东信任,他被指派为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历任吉林省、天津和中国驻满洲国外交代表等职。
受毛泽东嘉奖,张希良在1931年被立为中国好先生,1935年被授予博士学位,1938年被聘为中国第四次常务会议副主席。张希良一生致力于发展和推广中国的现代医学和医疗卫生思想,发起了中国登革热的研究,并建立了中国登革热疫苗。1939年,张希良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元帅级陆军病院外科主任,率领医生们在苏联的德比战役中,挽救了大批受伤将士和妇女。
张希良曾先后获得第316号和第321号复国勋章,并曾先后获得三国紫绶奖章,是当时中国医学界公认的外科大师。他心怀博爱,慷慨大方,是当时中国医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他一生吃苦耐劳,倡导公寓文明、维护社会治安,更是当时中国社会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