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在社会中慢慢被大家熟知,可以说区块链技术也是被“比特币”带火的,作为比特币的地城技术,在很多人都为之疯狂的时候,区块链技术也“单飞”出来,在另外的很多领域得到了结合应用,随之 区块链“挖矿” 关注度迅速增加。
可以说区块链技术在中国的落地发展是离不开政策呵护的,虽然区块链技术可以在各行业各领域“大展拳脚”,但也同样存在一些弊端,所以有了政策的限制也能让它持续良性发展,特别在监管层面也给予了很多便利。
就在今年6月份,工信部联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未来5到10年区块链产业的发展目标,这表明国家对未来我国区块链产业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
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依然很难避免一些市场乱象出现,政策在对虚拟货币交易以及虚拟货币“挖矿”等行为都是不断加大限制力度的。在未来区块链行业的发展会更加规范化。那么在参与到区块链“挖矿”时的合规性要如何去保障呢?
首先我们需要先了解在区块链“挖矿”过程中获取的虚拟货币,它具有怎样的法律属性?作为“挖矿”真正产出的虚拟货币,其法律上的合规性也意味着虚拟货币“挖矿”这一行为的合规性。即若虚拟货币本身合法则代表“挖矿”行为的合法性。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在法律和行政法规层面从未禁止持有虚拟货币,监管政策也并未对虚拟货币的财产属性予以否定。在立法上与《民法典》第127条规定的网络虚拟财产即虚拟形式(Digital Form)的财产相关联。
其次,由于虚拟货币诞生的时间较短,《民法典》并没有对虚拟财产进行清晰的概念界定,这方面还有一定的补充立法空间。
但由于虚拟货币市场价格缺乏监管,价格日新月异,高收益的同时必然伴随着高风险,所以纠纷的发生也是必然事件。所以在发生纠纷时虚拟货币属于哪种财产以及价值的判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区块链“挖矿” 合规性如何保障?
区块链“挖矿”产出虚拟货币这种行为是否受到法律保护呢?
很显然,答案是肯定的,只不过它并不属于货币也不是受物权法保护的物品,而是受合同法保护的一种民事权利即非物权财产权。
对于长期关注区块链行业的朋友可能知道,目前“挖矿”行业高压不断,市场负面情绪很重。既然之前说“挖矿”属于法律保护的行为,但又为什么受到监管层的打压呢?
其实“挖矿”本身就是一种中立行为,主要是看如何使用它。之前提到了如果虚拟货币本身合法则代表“挖矿”行为的合法性。那么在选择“挖矿”的时候就需要通过本质上去分析通过该区块链项目产出的代币是否是合法的,在网络中是否有价值体现。
受到监管的主要原因就体现在“挖矿”本身消耗的电力资源巨大,与我们当前的“碳中和”政策相悖。
通过各种政策的规划,区块链技术应用有望进入到“产业区块链2.0”新阶段,并且我国已经将区块链技术列为了国家重要发展战略技术,那么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必定需要用到大量的IT资源,而这种“挖矿”模式可以更好的实现IT资源整合。
所以总结下来我们可以知道,区块链“挖矿”的合规性都是有政策依据的,受到监管和打压的不是“挖矿”本身,而是一些特定的,有弊无利的“挖矿”项目。那么区块链行业中的项目千千万,合规合法的又有哪些呢?
想必IPFS/filecoin这个项目大家都听说过,在区块链技术大受政策支持之后,也有很多的机构、企业加入到IPFS赛道中。普通的投资者想要加入到IPFS赛道的话就可以通过“fil挖矿”的方式参与,选择来源合规的ipfs矿机设备就依然会受到法规保护。
相关文章推荐:分布式存储成为市场刚需,IPFS持续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