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改变呢?
我们已经学习过,区块链实现了在去中心化的网络中进行价值的转移。那么只要是和价值有关的信息,都和区块链有天然的亲和属性,区块链也可以和现有的行业和技术结合在一起,发展出新的方式来更好的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区块链除了具有价值转移的天然属性外,还具有去中心化、公开透明、不可篡改、不可伪造、分布式存储、智能和约等特点。“智能和约”可以理解为可编码,即可以通过编程对区块链资产的状态进行精确地控制;「去中心化」和「公开透明」是公有链特性之一,公有链是指全世界任何人都可读取的、任何人都能发送交易且交易能获得有效确认的、任何人都能参与到共识过程之中的区块链;区块链「不可篡改」、「不可伪造」、「分布式存储」、「可编程」是所有区块链都有的特性,我们在前面已经学过它们的技术来源,如果你记不太清楚了,可以复习下前面第四讲。
在我们当下的经济活动中,需要去中心化、公开透明、不可篡改、不可伪造、分布式存储、智能可编程这些场景,但是目前靠别的方式又不能达成或者达成的成本非常高时,区块链就可以大显身手了。
区块链技术应用广泛,可以归为四类:第一类区块链资产相关的运用、第二类记账方式相关的运用、第三类公开可信相关的运用、第四类可控匿名相关的运用。
我们先来说第一类,区块链资产相关。其实我们之前已经说了很多,包括区块链资产发行以及它后面的支付、跨境汇兑、交易、买卖等。
第二类,记账方式相关。区块链本身就是一个分布式的记账系统,目前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等与记账紧密相关,都可以利用区块链的记账方式来弥补或提高现有的记账和清算效率。
第三类,公开可信相关。此类在公有链上进行才有意义。因为它是「公开可信」的应用场景里的,例如众筹、公益、互助保险、数据保全等。目前蚂蚁金服已经公布了自己的区块链战略,他们正在利用区块链搭建公益领域的场景应用。
第四类,可控匿名相关。什么是「可控匿名」呢?我们之前已经学过,在比特币的世界里,只有地址,没有地址身份的概念。比特币交易,是指比特币从一个地址转到另一个地址。但这个地址背后的身份持有人是谁,我们是并不知道的。很多人利用这个特性做身份认证。比如我们去银行、医院可能会暴露自己隐私信息,但事实上银行或医院只要知道你这个人是你就可以了,就可以利用区块链的“可控匿名”性来做身份认证,把这些隐私的信息都加密保存到区块链上,然后在银行或者是医院这样的地方认证就可以了。
下面我们来细致学习区块链对数字货币、金融科技、物联网的影响。
先来讲讲数字货币。区块链首先在比特币上试验成功了。那么,它能不能在法定的数字货币里面也能获得成功呢?虽然国家的法定数字货币是由央行发行的,是一个中心化的账本,但是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可追溯,可以在前台匿名,在后台实名可控等等这样的特性,是可以运用在法定的数字货币领域里的。在 2017 年年初,央行也成功测试了利用区块链技术搭建的票据交易平台。
我们再讲讲金融科技行业。金融的本质在于资金的融通。在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是一个普遍的特征。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风险,甚至导致金融系统混乱。我们常见的 P2P 借贷平台跑路、股市内幕消息、企业虚假贷款等等,都是由此而来。
借助区块链对金融行业内部应用场景进行改造,能带来诸多好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降低成本;二是提升效率;三是降低风险。
降低成本具体可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降低沟通成本,比如证券交易市场往往需要中央结算系统、证券公司、交易所和银行等多方参与和协调, 协调成本过很高,而区块链可以通过多重签名等技术实现一条龙服务,实现信息的共享, 提升整个业务的协作效率。其次是降低运行成本,减少人工和纸质凭证,提高自动化。
提升效率主要表现为,首先是非常快的结算周期,区块链上的代币交易结算,区块链技术能够帮助金融实现交易被确认的过程就是清算、结算和审计结合在一起的过程;其次是区块链公开透明或者说局部公开透明、不可篡改的特点可以保存监管记录和审计痕迹, 为监管、审计等提供便利。根据桑坦德集团旗下的科技金融风投公司(Santander InnoVentures)的报告估计,到 2020 年,区块链可减少基础设施成本 150~200 亿美元。
降低风险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由于交易确认即完成清算和结算,大大降低交易对手风险;其次是区块链将交易过程数字化,且进行完整记录,能有效控制欺诈、手工输入错误等操作风险;最后是区块链的分布式网络和共识机制的存在,也减少金融企业受黑客攻击、恶意篡改等系统性风险。所以,区块链能为进入行业内部场景改造带来三个好处: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还有降低风险。
目前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还在尝试阶段,我们之前所了解过瑞波在全球和多家银行一起进行跨境转账的实验。区块链技术给金融行业的未来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
还有人认为,物联网将会成为区块链技术最激动人心的应用领域之一 。说到物联网,可能有的人以为跟物流有什么关系。其实物联网要比物流的概念大得多,在 2010 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将物联网定义为: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在物联网时代,能接入网络的不仅仅是你每天用的电脑、智能手机,还有我们逐渐熟悉的可穿戴设备,还会有家用电器、汽车、交通摄像头甚至所有你能想到的一切都可以连接在网上。简单来说,就是一切物品都能联网。
要实现这样的全球物联网,看上去很美好,但是按照我们的技术来看,Visa 的处理峰值为 1.4 万笔/秒;2015 年双十一,支付宝撑起了 8.59 万笔/秒的交易峰值。而物联网中,因为物体的使用和状态都在变化,甚至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每一个产品,需要同时承担交易对象和交易发起者的角色,将会产生非常庞大的基础数据和交易数据。还有数据的隐私也是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区块链的特点恰好能够解决物联网面链的核心困难,从而它能成为构建新一代的万物互联网的关键技术。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网络,在物联网时代,和现在相比,接入网络的节点数量会出现指数级的增长。因此,未来的物联网需要是个自组织、自调节的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中进行信息和价值的转换,需要可靠的去中心化、点对点价值传输网络。
区块链技术可以通过可靠的加密算法保护物联网数据的隐私。区块链体系,可以实现无需信任的、点对点的价值传输,可以实现安全的分布式数据分享,进而构造出一个健壮的可扩展的物联网。在 2014 年 8 月,IBM 发表了一份报告,指出区块链可以成为物联网的最佳的解决方案之一。
区块链行业目前仍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基础设施还远未成熟,因此基于区块链的服务现在还没有展开大规模的应用。虽然价值互联网的新时代正在到来,但是我们不能过于高估近期价值,低估远期的价值,耐心见证它给我们带来的变化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