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的上市,隐约指向未来:一场关于5G、人工智能、半导体,关于未来产业高地的博弈。
7月16日,中国大陆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公司中芯国际在科创板成功上市,发行价为27.46元/股,其中10.4023亿股15日起上市流通。中芯国际本次募资532.3亿元。
公司当天开盘涨245.96%至95元/股,收盘涨幅收窄至201.97%,报82.92元/股,全天成交479.7亿元,总市值达5918亿元。占科创板所有股票成交额近50%,跻身A股历史第四大单只个股成交金额。
据统计,A股历史上仅有2007年11月5日中国石油(全天700亿元)、2015年7月7日中国平安(全天679亿)、2015年6月9日中国中车(全天497亿)的成交金额超过中芯国际上市当日成交额。
至此,中芯国际一举刷新了科创板的多个纪录,从过会速度、科技股市值排名、募集金额一时无出其右。芯片产业巨无霸的归来,能够在境内资本市场获得更大融资支持,这对于资本技术密集的晶圆厂商而言非常重要。
目前中芯国际技术还落后于代表世界水平的台积电2-3代,代差可能需要用十年以上的时间去追赶,但中芯国际已经是大陆地区最先进芯片制作工艺。
这也表明中芯国际在二级市场的增长逻辑不仅是技术,尤其是在美国断供华为之际,资本市场更多也蒙上了大国博弈的因素。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也是工艺最先进的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在科创板上市受到广泛关注。在中芯国际上市的带动之下,中国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将实现加速成长。
但不可否认,晶圆代工行业,已经基本形成了由台积电一家独大的局面,台积电在技术上进步和经营模式,将很大程度上决定晶圆代工行业的未来。
总体来看,台积电主要是通过持续的研发优势获得制程领先,另外通过巨额的资本投入压倒对手。
芯片制造行业,规模效应非常明显。
一方面拥有大产能的企业获得了对上游供应商较强的议价能力,以低价购入生产设备和原料。
更大的生产设备也能带来更高效的产出,比如一座12寸晶圆厂,每次加工芯片数是8寸厂的两倍多,使芯片生产成本更低。
这让台积电走向了高投入-低成本-高销量-高投入的正向循环。也让对手走向了投入-低毛利-没钱投入-毛利更低的恶性循环。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芯国际上市之后,前路坎坷。将不得不面对人才、技术和资金的挑战。